勾践吞吴八(第2/3页)

两年后,越军故意攻打楚国,被楚人赶了出来。吴军感觉莫名其妙,以为越军没有一心一意吞灭吴国的战略决心,遂放松戒备。

接下来的一年,公元前475年,越军再度动员,大举伐吴,吴国今年又是灾年,在“没溪”整顿队伍,据溪而守,与越军交战。范蠡率领舟师,通过太湖横山向吴军侧背包围,展开攻击。吴上军猛将“胥门巢”在战斗中阵亡,引起中下两军更加动荡,吴王夫差和王孙雒等见势不利,无力击退敌人,挽回颓势,只得收兵,向国都郊外撤退。

越军渡过“没溪”斗志昂扬,乘胜猛追吴军,在苏州水关外与吴军再度接战。吴下军奋勇力战,经过反复搏斗,下军将领“王子姑曹”战死(是夫差的另一个儿子)。

上军将、下军将都死了,如今就剩吴王夫差这个中军光杆司令了,趁着下军死命抵挡越军之际,才得以把中军撤进城内。

越军则筑越城于胥门(西门)外,对苏州围攻。

这场围攻快赶上“特洛伊”战争了,越王勾践在苏州城外,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围攻,突破了楚庄王围宋九个月的记录,可见勾践决心之大,不抓住夫差不罢手了。

苏州城是当年伍子胥所修,周围47里,水陆城门16个,异常坚固巍峨。越军以五万兵力来计算的话,半米一个兵,手拉手排列成一圈,正好够把苏州围上一层。但这一层的人墙,实在容易突破,估计越军不至于这么愚蠢,他们应该是在城外险要处扎营,盯着苏州,随时攻打。范蠡建议“围而不攻”,保存实力,消耗吴军,“因吴之民而治之,因吴之粮而食之”。越国慢慢占领了吴国的所有土地,越军日强,吴军日削,只剩下万余亲兵固守孤城苏州。

当年宋国被围九个月,老百姓就易子而食了,不知道被困三年的吴军,惨样如何。据西施女士在《浣纱》一戏中对当时场景回忆,情形如下:

忽听城外人声惨,

(快板)

刹那间好一似地覆天翻。

那吴王领三军伐齐未返,因此上越国兵就反无遮拦。

耳听得四野中三军呐喊,

连天的烽火胆战心寒。

败残兵怎敌得雄狮百万?吴国土改作了越国的江山。

内侍臣掌红灯城楼观看,叫越兵切莫把百姓伤残。

从今后卸甲胄干戈手挽,才是我红粉女得报仇还。

远望着长空中参横斗转,我只得到后殿且去安眠。

吴国气数已尽,连远在3000里外的晋国人都已经意识到的。当年在“黄池之会”跟吴王夫差抢着争先的赵简子,刚刚死了,儿子赵无恤接班。他说:“从前我爹跟吴人发誓‘好恶同之’,现在吴王困厄,我不能坐视不救。”但是如今的晋国,是智、赵、魏、韩四家把持,要救吴,只有他拉上自己的“赵家军”去拼命,力量不足以与越军周旋。

于是赵无恤就派一介家臣,只身一人,去看望被围困中的吴王,算是探监吧,进进心意而已。家臣来到越军,争得了越王同意,进城去看夫差。

夫差这时候可惨了,宫里边什么奢侈品都没了,但是谈笑还算自若,对赵无恤的家臣说:“寡人能力有限,不能与越国共处,使得贵家主忧虑,辱您特来问候,替我表示感谢吧。另外,顺便问一句,史黯这个人怎么样?”

史黯是晋国的历史学家兼占星术专家,他在四十年前,看到吴国伐越,不合星象,主凶,从而预言了吴国必亡于越。

赵家家臣说:“史黯是个老实人,群众关系好,也不乱说别人坏话。”

夫差点头,看来他的预言也不是乱放空炮了,看来吴国真是没有机会了。

夫差不再心存最后希望的时候,到了第三年冬天,守卫的军民疲困不堪,无力战斗,土卒离散,城门失守,越军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