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吞吴一(第2/3页)

禹归天后,葬在会稽,请“益”继承他的帝位。益在掌权三年后,禹的老婆涂山氏抱着的孩子启,也长大成人,于是益把帝位归还给启(一说是启发兵抢回来的)。启建立了大夏朝,定都于他的老家山西夏县(这也是夏县之所以叫夏县的原因,或者夏朝之所以叫夏朝的原因,总之,“华夏”的夏字,就是从这里来的)。

当时,社会上有不服启的人,启去跟他们打仗,并在誓师大会上讲话。关于启讲话的声音,我们没有录音资料,但是他讲话的内容保存下来了:“有扈氏蔑侮五行,怠弃三政,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意思是,说是老天让我去打“有扈氏”,因为他侮辱了“金木水火土”。人怎么会侮辱“金木水火土”呢?不懂,也许是破坏生态环境吧。

启打败了“有扈氏”,把帝位传给儿子“太康”。 “太康”由于暴戾,而被山东的东夷领袖“后羿”夺位(罪名也是侮辱了“金木水火土”)。

少康时候,夏朝恢复中兴。少康的小妾之子,被封到浙江北部,建立越国,就是我们首任的越国国君。

这个名字叫“无余”的国君,大禹的第七代后人,拿着政府的红头文件,来到长江下游,浙江流域。发现那里是禽兽逼人的原始森林,老百姓脆弱而且愚昧,喜欢吃鱼虾水产,架屋而居,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真是“千里不同雷,百里不同风”。土著们的模样也奇特,都扎着“椎髻”,就是朝天辫,锥形发髻,类似王菲的麻花辫子,脑袋上翘着棍子。

而一帮女孩儿正在她们的额头、面颊上刺绘精细的花纹,因为她们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需要装扮自己了。

女孩儿们纹完面,就拿出块石头,上边的门牙也要锤掉,露出一个豁子,拔出的牙送给女朋友当定情礼物。而女的如果不拔牙的话,就会克夫,没人要。拔了牙以后,黑洞洞的嘴里含着珠子,是当地人最奢侈的时尚,因为样子象蛇口。越人崇拜蛇,蛇嘴里只有两颗大牙,门牙却没有,所以越人“凿齿”。

如果泥怕拔牙疼的话,也可以用木炭把门牙涂黑,象宋丹丹演小品的老太太那样,越黑越性感。白牙呲着那是煮熟了的猪头。

这些风俗,后来随着越人在亡国后的迁徙,在更南的福建广东地区风韵尤存。

而这里被叫做越国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人们所知道的最遥远的国度。“越”这个字,就是远的意思。“杀人越货”(出自《尚书》),就是杀了远处的人抢掉财物。“无余”之所以被派到遥远的越国来,是为守护禹的坟墓。他教导越人土著割掉荒草,驱赶禽兽,建立村邑,耕种谷物,把租子交给“无余”,“无余”用它来维修、供奉、祭祀大禹的神庙。

又1500年过去了,经过20几代,越王传到“允常”。允常得到楚国人的扶植,来牵制抗吴。在楚国的传、帮、带之下,越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多次骚扰吴国,以减轻楚国的压力。吴越矛盾也因此而升级。

允常死后,其子勾践即位,射死了领兵来犯的吴王阖庐。吴王阖庐之子“夫差”即位。两国矛盾达到空前炽热化。

公元前494年,当齐景公的漫长执政生涯到了第54个年头,当鲁国失意下野的孔子象丧家犬那样周游列国,吴国的新任国君夫差,经过连续两年积极备战,日夜勤兵,预备南下攻越,给爸爸阖庐报仇。

不用说也知道,春秋第九、第十大蜥蜴,就是我们最后出场的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二位好朋友了。

夫差磨剑霍霍,使越王勾践非常不安。勾践准备先发制人,出兵攻吴。

越大夫范蠡上前劝阻,范蠡说话习惯戴大帽儿,上来就从天地起谈:“天贵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阴阳、日月、星辰之纲纪。地贵定倾;定倾者,地之长生,丘陵平均,无不得宜。人贵节事;节事者,王者已下,公卿大夫,当调阴阳,和顺天下。。。。。。。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