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庐五战五(第2/3页)

吴人破楚后,很快由胜转败,不得不退出,究其原因,一是从吴国总体力量看,是不可能独吞楚国的,楚国毕竟是历史悠久、经久不衰的大国强国;二是吴入楚后,面临楚、秦、越等国的反攻与打击,腹背受敌;三是吴国内部不和,如夫概有异志,阴谋篡位,竟闹到内部火并程度。所以,尽管有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伍子胥在指挥,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

楚国人九个月的恶梦结束了。

十八岁的楚昭王在阔别王宫九个月之后,终于在游击队的簇拥下回到郢都,得到人民群众的夹街欢迎。插说一句,如果这期间晋国趁机入楚,击楚人,那么楚国就彻底完了,被晋、秦、吴瓜分。晋国努一努力,甚至可以一统华夏。不过晋六卿只知道保养私家势力,互相窝里斗,谁也不愿意对外消耗,居然在整个过程中未见任何动静。

楚昭王回到郢都,收容难民,清理地雷,他率领大家重建家园。但郢都已经残破不堪了,像一只被老鼠啃过的破鞋子。于是,楚昭王迁都到二百五十里以北的“鄀城”(湖北钟祥西北)。但是楚国人很倔,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一直把自己的国都叫“郢都”,大概是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忠诚吧(当然这就给考古带来了困难)。

楚昭王于其盛年三十五岁,不幸殇亡了。临死时,他正出兵附属国陈国,抗击在那里的吴军。楚昭王在军中病倒,看见两朵红色的云彩夹着太阳而飞。占卜的人说:“如果把令尹和司马杀了,献祭给上帝,您的病就能好。”楚昭王说:“我是国家的胸肋,令尹、司马是国家的肱股,我活着,但他俩死了,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呢?”遂不听神汉意见,不杀人祭祀,于是他旋即去世。这时候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称赞道:“楚昭王通大道矣。”

楚昭王甚至还见过孔子,两人的思想很容易沟通。当初孔子从鲁国下岗后周游列国,在陈、蔡交境被恐怖份子围攻,多亏楚昭王发使者救了他们。孔子进入楚国以后,被一个叫接舆的“疯子”嘲笑,随及楚昭王要重用孔子,封给孔子25乘以700户人家(25个书社,每个700户人家)。令尹“子西”却诘难楚昭王说:“大王,您手下的臣子,有比得上子贡那么能言善辩的吗?”

“应该没有。”

“您手下的文臣有比得上大贤人颜回的吗?”

“肯定没有。”

“您的武将有比得上子路的吗?”

“可能也没有。”

“是啊。如果孔子扎根楚国,又带着这么一帮厉害徒弟,我恐怕楚国的未来就是他们的了。”楚昭王遂收回发给孔子的offer letter(聘书)。孔子被迫离开楚国。后来,孔子在被人采访时谈到子西,孔子不愿意多加议论,只是无奈地、不怀好意地讲:“彼哉!彼哉!”(他这个人呀!他这个人呀!)。“彼哉!彼哉!”及其它采访资料,都被收入了《论语》。子西是怕孔子夺了他的令尹权位,才鼓动楚昭王撵走老孔的——这是以小人之心来揣度他。用君子之心来想的话,也许是子西怕孔子瓦解分化楚国社稷。他们经过吴秦磨难,已经怕极了老外了。

楚昭王临死,让二弟、三弟接班。二弟、三弟硬是请昭王自己的儿子即位。这种礼让的作风在一贯骨肉相残的楚王之中,非常难得。楚昭王是个不错的国君,我们且不说他在流亡的时候捡回鞋子激励楚人,临死不杀令尹、司马来祭天等可贵品格,光从个人素养来看,他还是一位音乐家:“昭王垂涕深知琴曲之情”,并且他很疼爱他的老婆。一次楚昭王带着夫人到山里边玩,让夫人在离宫里等他。不料发了大水,楚昭王赶紧派仆人来接夫人。但楚夫人说:“我跟丈夫有约定,没有‘符’我不能离开这里,虽然这样我会被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