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3/3页)

姚崇的演讲得到了少部分人的支持,然而,这少部分人里头,就有一贯不信邪的李隆基。

李隆基将事情全交付给了姚崇。也不知是因为姚崇气有浩然,还是因为李隆基龙恩浩荡,总之,杀蝗的号令刚下,蝗虫们就自动消失了。

山东百姓长叹一声,赤地千里,好在还能领救济。蝗虫大灾,他们这辈子都忘不了,蝗虫,你再也别来了!所以,在第二年的夏天,蝗虫觉得百姓肯定会想念它们,结成团又来了。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初夏,蝗虫比开元三年早来了一个多月,而且更加变态的地方在于,这一次,蝗虫的涉及范围更广,危害时间更长,破坏力更大。

姚崇依然保持强势,令各州县迅速捕杀,不得有误。

汴州刺史倪若水,曾在汴州办教育、修孔庙、兴学业,汴州百姓十分爱戴他。如今御史亲自督导,带着政令来到了汴州,他也没招待。不过,他有了跟御史对话的机会,他对姚崇的方案很没信心,“蝗虫是天灾,单靠人用手抓根本不可能,最好修德禳之。刘聪(十六国汉国国君)时闹蝗虫,他也是让人抓了,挖大坑埋掉,百姓累得苦不堪言!”

倪若水决心不执行命令,姚崇知道他是个固执的书生。

但几乎所有书生,心中都有所畏惧。姚崇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通牒道:“刘聪是伪国国君,他的德行压不过妖孽很正常。今日是圣朝,你认为跟刘聪一样吗?你说蝗虫入境是因为德行不好,今日蝗虫入境,是因为朝廷无德,对吗?”

倪若水被他的牒子吓怕了,谁说是皇帝不好了?就是觉得应该反省自我才对!

他惶恐不安,尽力执行起来。

到了五月,朝廷派使者前往各州县盘点捕蝗情况,有办事不力者,全国通报,办事得力者也要大力表扬。很快,名单就出来了,汴州的倪若水同志,办事得力,捕蝗才进行了一个月,就抓到了十四万石(三百七十八万斤)。从这时开始,蝗灾真的就好转起来了。

姚崇很得意,他找到卢怀慎,却只能一声长叹。

因为卢怀慎已经重病在床,就要死了。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冬,卢怀慎病入膏肓,还整天唠叨着自己没能为朝廷和百姓做一点事,羞愧难当。他在他薄冷的铺上,抖动着胡须交代后事。然而,他没说自己有多少藏宝,有多少关系户,更没说子孙应该如何安排,家里有多少存款。他一直说的都是谁谁谁有才,应该被重用。

听的人,手心捏了一把汗,因为卢怀慎推荐的人,都是些曾经犯了大错、遭受贬谪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