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武皇后安排好妯娌 白铁余埋藏大佛像(第2/3页)

元珍不禁狐疑起来,看着唐军的将领,他感觉有些熟悉。一袭白袍遮住了他的战甲,手里头的武器却露出刺人心胆的光线。

突厥大将高声问道:“挡者何人?”

对方铿锵答曰:“薛仁贵!”

突厥人哈哈大笑,说实在的,不是大家不怕薛仁贵,而是大家早就听说唐朝里头有个名叫魏元忠的学生把薛仁贵弄成了罪犯,还把他流放到了象州(广西大瑶山)。所以,大家断定,眼前这个极度土鳖的家伙,一定是个冒牌货。于是元珍说:“听说薛仁贵被流放到了象州,早就死了,你骗我作甚?!(吾闻仁贵流象州,死久矣,何以绐我!)”

薛仁贵摇了摇头,摘下了头盔,露出脸来给突厥人看。

是的,这就是薛仁贵,他的确被李治流放到了象州,但大赦天下的时候,他又从象州回到了战场。那是爱民如子的好官,离开象州那天,全城百姓倾城出动,哀哭震天,人们跪在路上,堵住了薛仁贵的车马。薛仁贵还是走了,听说李治很想念他,他想念三十年前,长安山洪暴发,那个舍命冲到皇宫高喊的猛士。

玄武门都被淹没了,长安淹死数千人,皇宫被淹没,卫兵纷纷逃命。只有薛仁贵,翻上门框,拼命朝洪水奔去的大殿喊。

薛仁贵?

突厥人回过神来,人就在这儿,还能有假?

突厥酋长和将领面面相觑,相顾失色,纷纷下马,列队远远相拜,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骑上马,领着大军撒丫子撤退了。

薛仁贵冷冷望着远去的突厥大军,奋然出击,大破敌军,斩首一万余级,活捉两万余人,俘获驼、马、牛、羊三万余头。

这是薛仁贵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战役。

战役结束后,薛仁贵病卒,时年七十岁。

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协,以败全略。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薛仁贵死后,突厥余党十分开心,继续对唐朝边境进行骚扰。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二人,更是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定州,但以大败告终;于是又围攻妫州,杀单于都护府司马张行师;几月后,围攻蔚州,杀刺史李思俭;继而围攻丰州,擒丰州都督崔智辩;六月,围攻岚州,为唐偏将杨玄基击退。

乱贼一步步逼近关中,此时,朝廷里头的人都在干什么呢?有没有什么招数,抓紧落实一下?

答案是:他们在吵架。

吵架的内容主要是该不该把丰州的百姓撤到夏州和灵州,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对阵吐蕃的兵马不可能撤回,所以也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派到丰州,丰州危急,就该把百姓转移走。对一城的百姓来说,走肯定是最安全的;但对无数城池的百姓来说,丰州的百姓一走,贼寇肯定会步步紧逼,到时候大家照样死得很惨。

丰州司马见朝廷就给出这么一个结果,他按捺不住,上书一封:这种事情隋朝就有过,撤走丰州百姓,充实夏州和灵州,那么,夏州和灵州,就是下一个丰州,没有一点作用。

那么,不迁了?

丰州百姓怎么办?

丰州司马唐休璟说:“别怕,有我呢!”

【我的神啊】

西京长安,李显监国;东都洛阳,天皇、天后携手游玩芳桂宫,又游合璧宫。老天爷看不顺眼,他们走到半道,天降暴雨,硬生生把车队逼回了朝廷。老天是好心,除了突厥连战连捷外,还有个很不好的消息要告诉他们二位,那就是,在他们旅游的过程中,绥州有个叫白铁余的家伙起义了。

好在,白铁余干起义干得很业余。

他是稽胡人,匈奴混血儿,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所谓“铁余”,是稽胡语“混合”的意思。白铁余先生没事喜欢装神弄鬼一下,最爱做的是就是一惊一乍。所以,乡里的有识之士都认为他不靠谱。但那个时候,被白先生坑蒙拐骗的父老乡亲中,有识之士不多,其他人全是你怎么忽悠他都信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