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武皇后献计登泰山 唐高宗得令搞封禅(第2/4页)

群臣:“……”(沉默)

李治:“怎么都不说话呢……”

群臣:“……”

李治:“呵呵呵,英国公,你说!”

李绩:“陛下做得都非常好,群臣没什么可上谏的!(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二月某日,夜,合璧宫,李治、武则天,炕头。

李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真是一个创造人类的好季节!”

武皇后:“额……陛下,咱还是先说说正事儿吧!”

李治:“这时候还有什么正事儿?”

武皇后:“在陛下的领导下,大唐国泰民安……”

李治:“嘘,人,人,国泰人安!”

武皇后:“哦……”(悔过状)

李治:“你接着说。”

武皇后:“大唐国泰人安,臻于完善,百姓安居乐业,万众不饥不寒,内王外化,我们何不去泰山封禅?”

李治:“然!”

【顺利的封禅之旅】

几个月后,万众汇集。

包括来自突厥、回纥、靺鞨、高丽(朝鲜)、倭国(日本)、波斯(伊朗)、乌长(印度)、大食(阿拉伯)、吐火罗(阿富汗)等几十个国家的王公、大臣、使节,以及唐朝的百官和卫士,组成了绵延三百余里的庞大队伍。牵羊、骑马、骑骆驼的都有,浩浩荡荡,让人眼花缭乱。

在队伍中,武皇后率领的宫女方阵让人眼前一亮。历朝历代,没有如此开阔的场景,容得下女人参与封禅。

所谓“贡献”,其实是祭祀时的常见场面。一般来说,过程主要有九个,分别是: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一直以来,“三献”之中,初献都是由皇帝本人完成,亚献和终献,分别由皇太子、重臣或其他德高望重的人完成。但这一次,李治下诏说,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这要是以前,肯定有无数人跳出来反对,没有皇太子和群臣的份儿,只有皇后和妃子上台,大家肯定不会乐意。

如今,眼睁睁看着上谏的人都被杀,众人也学会了娱乐自己,相互告慰说:“陛下做得都非常好,群臣没什么可上谏的!”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十月底,大部队从洛阳出发。

十一月二十日(公元666年1月1日),行进至濮阳(河南东部的濮阳)。李治和大臣聊天,李治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问曰:“濮阳被人称作‘帝丘’,这是为什么?”群臣无人吭声,李治便问窦德玄。这个窦德玄,曾祖爷爷就是窦皇后的老爸窦毅同志。传到他这一辈,算是名门之后,刻苦学习,自力更生。

窦德玄呵呵一笑,很自信地说了一句:“俺不知道!”

李治结结实实地被窦德玄的表现恶心住了,他四下瞧了瞧,像是在寻求支援。有谁知道,赶紧说出来,也好继续下去。人马之中,一人突然从后头用脚狠狠踹了一下自己的马屁股,马匹因生疼,故而一跃冲到了前面。众人齐齐望过去,见是许敬宗(敬宗自后跃马而前)。许敬宗说:“当年颛顼(音:专需)在这里住过,所以叫做帝丘!”

李治称善,用异样的眼光看着窦德玄。为了劝诫大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李治对窦德玄提出了口头批评,“身为大臣,不可以不学无术!我见德玄不能对,真替他感到羞耻。”窦德玄听罢,道:“人各有能,也有所不能。我虽然没有回答上来,但也知道不知为不知,这也是我的优点呀!”

许敬宗高兴地讪讪退下。

李绩评论道:“敬宗懂得最多,的确很博学;德玄的话,却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庞大的封禅队伍很快走到了寿张(河南台前,原属阳谷,毗邻山东)。

再往前走一段路程,就能到泰山脚下。但李治却宣布在这里停下,据说是要去探望一位名叫张公艺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