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薛仁贵白袍震乾坤 李世民毒箭恨靺鞨

  

一个老对卢,他是高丽的老谋臣。

他首先向高延寿提议,“当年的秦王,内收群雄,外服戎狄,这是命世之才。这次他举国而来,我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我认为,我们不如勒兵不战,耗他个旷日持久,再分遣奇兵,断其粮道。粮道一毁,唐军求战不得,欲归无路,乃可胜也!”很显然,这是李世民最不想看到的场面。

刚愎自用的高延寿不会听一个文臣的建议,他先和自己的支持者达成了统一意见,然后把其他所有反对意见一一否定。他领着十五万军队直接跑到了唐营外四十里扎营,与唐军形成了对垒。

就这样,他用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的边境。

怕他的智商还不够低,李世民令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领一千多突厥骑兵冲入敌营。小股敌人送上门儿来,没有不杀的道理,高延寿威风凛凛地指挥着战斗,不一刻,便将阿史那社尔杀得往后退去了。阿史那社尔也不傻,见支撑不住,立刻撤退,高丽军心大振,一往无前地对阿史那社尔展开了惨无人道的追逐。

高丽将军更是觉得,原来靠着人数占尽优势的唐军,其实是那么地容易崩溃。他们相顾而笑,这场战役有如神助,高丽大军顷刻间便狂追到了距离安市城东南方八里远的地方。

只是有点奇怪。

高延寿觉得不奇怪。

此时,李世民等人正登高而望,发现高丽、靺鞨的大军排布了四十多里地,李道宗倡议:“高丽倾国出动,平壤守备必然虚弱。臣愿率领五千精锐,直捣平壤,覆其根本,这十万大众可不战而降!”李世民一心只顾着高丽对大唐的属国关系,也不多想,便拒绝了李道宗的请求。

事实证明,这是第一次东征高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糊弄住高延寿,李世民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朕来此地,一不为跟你们要吃的,二不为拿下多少城池,只是来问罪而已。至于交战,朕真的很疲惫。我们来到这里,粮食不够吃,所以就先凑合着攻下了几座城池当做补给。我们在这里不继续前进,就是为了等高丽重修臣礼,只要如此,朕就会将所失城池原样奉还!”

高延寿的智商低的确不是吹的,看罢李世民的书信,欣喜万分,当时就下令放松了戒备。

这夜,高延寿睡了个好觉,高丽军也睡了个好觉。

而李世民这边,忽然召集所有文武官员,开起了会。最后,他下令,令李勣率领步骑五千,集合在山岭之西;长孙无忌将精兵一万,为奇兵,自山北出峡谷,直冲其后。至于李世民自己,则亲自率领四千步骑,带着锣鼓旗帜,登上北山。当然,李世民亲自率领的人马不是去北山当拉拉队的,他们另有用途。

这是一支机动部队,等高丽军有些乱套的时候,看他们哪里不混乱,这支部队就往哪里去。

清晨,唐军方面忽然响起了进攻的号角。

高延寿起了个大早,不知道是在吃饭,还是在瞎琢磨,总之,等他听到一阵嘈杂后,他作出了极快的反应。有人奏报,唐军有不到七千人的兵马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袭击而来。高延寿哈哈大笑,他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于是,整装勒兵,准备与唐军进行一场群殴战,所谓“群殴”,你见过,就是三十多个打一个的那种。

此时,李世民正身披黄金甲,在北山上关注着地上的一举一动,耐心地等待着什么东西。

山北峡谷之间,飞扬起一片尘埃。

这是长孙无忌的信号。

忽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世民做出了出击的动作,他令步骑敲锣打鼓,举着大旗冲了下去。这是皇帝的号令,号令一响,大军不知从什么地方全部冒了出来。顷刻间,四面八方涌来的无数股军队杀了出来,噪得天旋地转,震得山地崩裂。此时,最可怜的就是高延寿先生了。他瞧见了当时的状况,一时间竟吓得不知所措。他能想到的战略,就是十五万大军团结一心,围成一个无比大的圆,大家殊死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