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清小人罢黜赵元楷 请封禅难为李世民

  

和魏徵、岑文本相比,侯君集手底下的一员猛将,溜须拍马的档次就太低了。

从侯君集等人出来后,只有一个人因为把行军的记事人员给恶心透,被收入了大牢,此人就是行军总管赵元楷同志。

行军途中,侯君集的战马生病,头上起了个泛黄带血的脓包,赵元楷过去拍着马背叹息,扶住马头,点头哈腰,请安问好。

接下来,他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动作。

赵元楷同志竖起了自己的食指(也有可能是中指),小心翼翼地沾了沾马头上的脓,然后肃穆无比地放到自己鼻子前边一阵猛嗅。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十秒钟,回朝后,他遭御史弹劾,左迁括州刺史。

赵元楷曾任司农卿,擅长搜刮民财,最可恶的是他也不贪污,只是用来打扮宫廷,用以巴结上头的人。

后来当蒲州刺史,李世民到他那里巡视。春天刚到,春寒料峭,他竟然下令让百姓穿着薄纱衣迎接圣驾,并为随行的外戚准备了一百多头羊和几百条鱼。虽说不算多,但李世民却非常生气。

“朕巡行到黄河、洛水一带,凡有所需,均从府库中支取。你所做的,是隋炀帝才喜欢的,这是他的老毛病了。”

好心上贡,百姓对穿薄纱也没什么意见,赵元楷依然没想出自己哪里做错了。去下头好好想想吧,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当差,还是小心点儿为妙。

【封禅泰山】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五经通义》

百官希望趁着这大好时节跟着风光一把,为此,他们纷纷进言,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振奋的建议。

这件事是所有帝王的梦想,多少英明君主想要去做,都因为自认为才能不够或羞愧难当而没能办成。万国来朝之时,百官提出,这回一定要让皇上领着我们去泰山封禅。封禅泰山,可真不是一般皇帝敢做的。

本人爬泰山不下两百次,登顶十九次,看过六次日出,一次云海,略懂封禅的事情。

古人封禅必定是要去泰山的,在泰山之上筑台祭天,在梁父山上祭地,宣告天命的存在,感谢上苍的恩典。这是一项力气活、场面活,一般人肯定做不来,不一般的人也不一定能做来。做不来有做不来的方法,第一,封禅场面太大、太难,有人害怕组织能力不强,于是干脆不去;第二,封禅者必须是明君,不是明君没资格上,故而有很多自认为不够格的帝王不封禅,只祭祀。

当然,不排除有的人不够格,但也觍着个脸上的,秦二世胡亥同学和宋真宗赵恒同学便是例子,在此不点名批评这两位同学。在此之前,去过泰山(不一定能封禅,可能只祭祀)的帝王名单如下:

秦始皇嬴政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封泰山、禅梁父山

二世胡亥

二世皇帝元年(前209)登封泰山

西汉武帝刘彻

元封元年(前110)封泰山、禅肃然山

元封二年(前109)封泰山、祠明堂

元封五年(前106)封泰山、祠明堂

太初元年(前104)封泰山、禅蒿里山

太初三年(前102)封泰山、禅石闾山

天汉三年(前98)封泰山、祠明堂

太始四年(前93)封泰山、禅石闾山

征和四年(前89)封泰山、禅石闾山

东汉光武帝刘秀

建武三十二年(56)封泰山、禅梁父山

章帝刘烜

元和二年(85)柴祭泰山、祠明堂

安帝刘祜

延光三年(124)柴祭泰山、祠明堂

隋文帝杨坚

开皇十五年(595)为坛设祭泰山

尊天敬地、顺应自然的仪式,只有创造盛世的明君才有资格封禅泰山。在一片议论声中,群臣开始向李世民提问:“陛下,您不够资格,谁还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