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皇不恤昔日旧情 萧瑀诘难曾经老友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有时候你掏心掏肺地对他,他不把你当成什么,唯有让他饱经白眼和苦难,才能让他感动。刨去特别情况,将士们已经很久没能感受这样的气息了,有的甚至根本没见过这么让人泪奔的事情。他们将满心的感动化为了前进的动力,在大唐第一弓箭手、大唐玄甲军缔造者李世民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打造比玄甲军还要凶猛的精锐之师。

不要见怪。

谁让他是李世民。

热火朝天的练兵已经成为常态,朝廷内,却已经炸开了锅。据可靠消息,九月二十四日是朝廷大封群臣的日子,说明白点儿,今天你要么升官发财,要么卷铺盖走人。所以,九月二十四日无疑是所有大臣苦苦等待的日子。

其实,李世民早就在操心这件事了。

他一般是自己拿主意,决定不了的就去找媳妇商量,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媳妇观音婢是个好媳妇,问她政事绝对问不出来,李世民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唉,给这么多人定功劳可真不是人干的活儿,你想想,朝廷文武百官,经历大小战役几千场,放到谁头上,谁不想得脑袋瓜子生疼?

好在李世民还年轻。

熬了几个通宵,皇帝同志终于制作出了一份长长的《勋臣封爵赏邑名录》。

朝堂,文武百官。

陈叔达负责唱票,唱一句,底下的官员哎哟一声,或欣喜,或悲惨,充分体现了命运扑朔迷离的特性。

殿下这帮大臣乱套了,基本上,除了房玄龄那伙人,都觉得赏赐不公,嚷嚷起来,扰乱了正常秩序。这不能怪群臣无礼,是李世民在唱名之前说的:“大家如果觉得不妥,尽可以提出来。”不妥就提出来,不提就忍着,于是没人想忍,造成了现在这种乱嚷嚷的局面。正不满着,一位大将跳将出来,指着房玄龄和杜如晦向李世民道:

“臣不满!臣在关西举兵,最先响应起义,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就整天蹲屋里写字,连敌人的一根毛都没碰着,功劳却排在我上面,我不服!”

敢这样对皇帝老子说话,找死!

不过众人一看,也就释然。

该大将乃是李渊的堂弟,李世民的叔叔李神通是也。李世民看着李神通,哈哈讪笑了几声,“叔父起义之初首先响应,功劳不小啊!”众人点头,想要看看李世民如何处理。“但是……”李世民口气一转,说道,“那是为了自己逃避灾祸而已。”众人有些愕然,李世民语速加快,“叔父不妨想想,窦建德作难的时候,您全军覆没;刘黑闼作乱时,您望风而逃。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本就该在叔父之前,叔父不高兴,岂不是颠倒黑白了?叔父是我的至亲,也是我尊重的人,可我不能因为谁是我的亲戚就对谁好,谁不是我亲戚我就对谁不好。”

最后,李世民下了这样一个结论:

“赏罚分明,国家才有秩序可言!”

李神通愣在了那里,他没料到侄子竟然会清楚地记得他所有的败仗。

一切都安稳了。

李神通败那么几场仗确实不光彩,现在,赏赐已经足够丰厚,再觍着个脸争功就说不过去了,李神通再也无话可说。诸将领原本还指望由李神通同志率领大家大闹一场,好歹多吃二两狗肉,可现在,连最不服气的人都没话可说了,他们就更没话可说,或者有话想说不敢说。

封赏完毕。

然而,还是有不满意的。

某天,房玄龄突然紧张兮兮地找到李世民,对李世民说:“最近秦王府旧属都说:‘我们侍奉皇上这么多年,现在封赏完毕,官位反倒在前宫和齐王府的人后面,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儿啊。’”言罢,颇为不解地看着李世民,“大家辛辛苦苦辅佐您,您倒是大义灭亲,别人以为您公平,咱家内府可都暗地里说您冷血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