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汉倾(第5/10页)

此时,皇宫外一片喧嚣。

外面吼叫的人,是何进的部属军官。他们负责保卫何进,可等了半天却听到里面传出消息,说何进被诛杀了。于是他们都拿刀砍着宫门,准备进攻。

听到外面军队的呐喊声,皇宫里面一片紧张。宦官们人人手持武器,屏气凝神,严守宫门。每个人的脸上,都凝聚了死气,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这时,天色渐晚。夜黑风高,正是杀人的好时候。突然,有人命令放火,准备烧宫。

下达命令的,是袁绍的堂弟袁术。袁术联合何进部将,彻底包围皇宫,他们放火,就是想逼出张让。

张让一看,立即率人往后宫跑。

狗被逼急了,会有什么反应?要么跳墙,要么反过来咬人;匪徒被警察追急了,不是跳楼,就是劫持人质,以此要挟。

被逼急的张让,此时想到的就是这招——劫持何太后。

张让冲到皇宫,告诉何太后,何大将军谋反,正在攻打尚书署,请你务必跟着我们跑。

于是,何太后就被张让绑架走人。与她同行的,还有皇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

袁术烧的是南宫,张让率人要逃跑的方向是北宫。连接北宫和南宫的,是架在空中的双层大道。就在他们一行人跑路时,有一个猛人挥舞长矛狂追上来。

让何太后惊喜的是,追来的人是尚书卢植。

我们知道,卢植这人身材壮硕,又当过武将,这么一个人真要追上来砍杀的话,对宦官们来说,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可是,卢植追了半天,还是没有追上宦官。

因为,宦官们是在空中跑,他是在地上追。

熟悉三国的都知道,大嗓门张飞于长坂坡上几声怒吼,就吓退了敌军。后人并不知道,卢植的嗓门,跟张飞是可以一比的。他追着追着,突然仰头对架持何太后的宦官怒吼了一声。

那人竟然被震慑住了。

卢植接着又吼一声,要求放人。卢植的震天吼把那些宦官搞得又惊又恐,只好放了何太后。何太后反应也很迅速,翻身从双层楼上跳了下来。

卢植才救下何太后,这时袁绍等人也赶来了。

袁绍一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樊陵和许相。这两个人,都是张让找来充当门面的,转眼就成了替死鬼了。

接着袁绍还要清除一个障碍,那就是何进的弟弟何苗。袁绍知道,何进之所以犹豫不决,不肯对宦官痛下杀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何苗收了宦官的钱,说了不少不利于阴谋的话。现在,该是把他扫地出门的时候了。

于是袁绍亲自到何进部队煽风点火,说杀死何进的,就是何苗。大家一听,流着愤怒的眼泪,把何苗拖出去砍了。

清除后顾之忧了,终于可以集中精力捕杀宦官了。

张让率人躲进了北宫,却躲不过袁绍。没多久,袁绍就攻进了北宫。一进北宫,他就关闭宫门,在宫里实施地毯式的捕杀。

更可怕的是,袁绍下了一个命令,凡是看到脸上没长胡须的,见一个砍一个。

古人爱留须,这是个习惯。想当年,高祖刘邦因为长了一副好胡子,还扬扬得意。有些读书人,读书时也经常摇头晃脑,一边抚须,一边吟诵,好不快活。

但是我们要说明的是,宦官不长胡须,但不等于宦官之外的男人,都留胡须的。袁绍下这么一个狠命令,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漏掉一个。

我想诸多死在袁绍刀下的宦官,都在地下哭诉了:怎么早不生,迟不生,偏偏跟袁绍同一个时代,真是命苦啊。

北宫里的宦官,无论老少,一律被杀,袁绍还特别点了人头,总共有两千余人。

袁绍清点人数,不仅是想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还要看看,到底有没有漏网之鱼。他数了半天,突然发现,还是让几条大鱼给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