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狂飙(第5/13页)

然后呢?

然后就是罢黜刘宏,扶持新皇帝。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合肥侯刘某就是很好的人选。

劫持皇帝,诛杀宦官,兵不血刃,汉朝就可以重换天日。

明天,以及明天的明天,天下将是一个崭新的面貌,这是一件多么伟大、多么激动人心的壮举啊。

王芬没有被内心的冲动冲晕脑袋,他热了一阵,就冷了下来。

他仔细想想,半路劫持皇帝这种阴谋,自高祖刘邦开国以来,想到的人,估计没超过几个,真正想去做的人,几乎没有。要想成功的话,仅凭自己的实力,那是不够的,必须拉几个真正胆大包天的人,一起行动。

举目汉朝,谁才是绑架皇帝的最佳人选呢?王芬一想,马上就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曹操。

王芬眼光真没错。后来,曹操劫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估计他的灵感就是来自王芬。

但是,当王芬把他的计划全盘说出时,曹操却拒绝了。

他很严肃地告诉王芬:更换君王这种事,是天下最大的灾祸。当年,霍光之所以能废刘贺,是因为他忠诚报国,并手握大权,才成功换人。现在,凭你和我等数人之力,就能翻江倒海?危险啊。

曹操说得很有道理,他此时的官职,不过是个议郎,王芬不过是个冀州州长,他们俩联手,就是再加十个王芬,也没有当年霍光的实力强。

王芬在曹操这里碰了壁,并不气馁,另外去找人。他热烈邀请了平原人华歆、陶丘洪等人。陶丘洪一接到王芬的邀请函,准备立即动身出发。

可就在这时,老乡华歆,就在他耳边吹了一阵冷风。

他这样警告姓陶的:更换皇帝这种事,即使霍光再世,也没有把握成功。王芬这人性格马虎又不果断,他来做这事,肯定失败。

从头到尾,我们看到王芬马虎了吗?没有。他不果断了吗?也没有。他可是精心策划,果断出击。可是华歆却说他会失败,这是为什么?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省禹城西南)人,汉朝名士之一。我们知道,后来曹操平定天下时,他热心追随,曹丕登基魏帝时,被拜为相国。

由此可见,这家伙也是一个有想法、有城府、有谋略的人。而他反对王芬的行动,跟曹操一样,论调基本一致。

他们都没有选择参与,理由只有估计如下:王芬人微言轻,不相信他的实力,这是其一;王芬拥立的合肥侯,没有人气,这是其二;即将崩溃的汉朝,可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宏一旦神灵附体,天下诸侯名臣,一旦联合保皇,踩死他们比皇甫嵩踩死张角,可是容易多了。这是其三。

一句话,造反风险多,入行需谨慎。曹操有的是时间,凭什么现在就下手去做那种冒失的投机?

说来说去,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条,刘宏命大。

此时,王芬拉不到人,已是相当郁闷,孤立的他又听到一件不幸的消息——刘宏取消重返故地的计划了。

最致命的是后面的这条:刘宏下诏,命令王芬解散部队,全体复员,并且到洛阳城来汇报工作。

一股冰寒的不祥之气,由脚生起,直往头上蹿。坏了,计划被泄露了。

真相呢,真的是王芬的计划泄露了?

据说是这样的,当刘宏准备出行时,突然收到太史的一道奏书,说他观察到北方夜半,有一条赤气从东到西,横贯夜空。按星象来说,这是北方有人在搞阴谋,准备谋害陛下,所以建议不要前往。

这个事,说得有鼻有眼。但我还是认为,王芬谋杀刘宏的计划,应该是被泄露出去了。然后有关人士,为掩人耳目,拿天象来说事警告刘宏。

王芬也坚信,他的行动肯定是被泄露了。要不然,刘宏不会解散他的部队,还要召他回洛阳汇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