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摇晃的江山(第6/12页)

这个道理只要是汉朝人,都心知肚明。我们都知道,当年霍光迎刘贺进城当皇帝,后来看刘贺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又把他拿掉,换上刘病已了。

宦官们说吕强读《霍光传》,意思就是说,人家想学霍光罢黜皇帝了。

这样一看,问题就严重了。刘宏听了这话以后,也不过脑子,直接就跳了起来,派中黄门率军队去征召吕强。

在汉朝,无论哪个皇帝派军队去问候你,多数就是死罪难逃了。所以刘宏此举,就是想吓唬天下人,吕强活不了多久了。

这个道理,吕强非常明白。他见到军队上门来了,悲愤交加,叫道:“大丈夫精忠报国,怎能被这些狱吏拷打。我死,天下大乱。”

说完,就自杀了。

吕强一死,赵忠又跑到刘宏那里,说:“陛下不过是召他来问话,他就自杀,这足够说明,这家伙是畏罪自杀的。”

刘宏被激得又跳了起来,下诏没收吕强家族的所有财产。

杀忠义,夺其财,简直乱套了,汉朝想不乱,除非刘宏神灵附体。事实上,神灵附体估计也无可救药了,潜藏在刘宏心底的魔鬼,实在太过强大了。

三 剿贼

世间的神灵,尽管不能彻底消除刘宏心里的魔鬼,但偶尔控制他不至于狂魔乱舞,还是有可能的。所以此时,刘宏心里虽然乱了,但还记得找人灭火。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太尉杨赐。

都说了,汉朝三公这高官也是不好当的,如果想当得久,就天天拜老天爷保佑,没有天灾人祸。反正是,只要天下稍有不对劲的地方,皇帝就要降罪了。现在一夜之间冒出数十万的黄巾军乱天下,杨赐想逃脱责任,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杨赐不怕,因为他有不怕的理由,因为黄巾造反之前,他就曾经上书刘宏说过这事,现在问题出来了,找他问责,肯定不服。

果然如此。

刘宏把杨赐招来,一开口就是问责,说你身为三公之首,现在国家闹这么大的乱子,你这太尉是怎么当的?

杨赐冷笑,直话直说,让刘宏碰了一鼻子灰。

直话直说的意思,我们都应该明白的。就是把刘宏荒淫无度的那些老底都掀出来了,如果清明治国,捏住宦官,以士大夫主政天下,天下又何以乱成这般?

杨赐过足了嘴瘾,却把刘宏惹急了。四月,下诏说,太尉杨赐不能平息民变,免职。免就免,跟你混,早知道有这么一天。杨赐啥也没说,走人。

但是杨赐一走,刘宏就后悔了。

有一天,刘宏到南宫里翻旧奏书,发现了杨赐一年前给他写的奏书,上面就清清楚楚地警告他小心太平道张角。看了这封奏书,刘宏实在过意不去,只好给杨赐补偿,封他为侯,并拜为尚书令。

刘宏是很烂,但还没有烂完。接下来,他召集会议,选拔将才,率军出征。将帅很快就定了,有两个,一个是皇甫嵩,一个是朱俊。前者被拜为左中郎将,后者被拜为右中郎将。

刘宏好人做到底,皇甫嵩之前提出的条件,他通通答应了。因党锢之祸被关起来的士大夫们,通通被放出来了,他的私房钱、马,也全拿出来劳军了。

刘宏热爱经商,他好像是想通了一点,现在出去打仗就是做买卖。这是大买卖,当然要舍得大本,只要打赢了,本保住了,钱财还会滚滚而来。

做买卖,还得需要会做生意的人。关键时候,他的眼睛还是够用的,派皇甫嵩和朱俊两人上阵,可谓是用对了人。

山西出良将,皇甫嵩这家伙能耐怎么样,我们就不说了。现在要说的,是朱俊。

朱俊,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老朱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人最大的特点是重义轻财,曾经用自己的钱去救别人,让本县县长特别惊奇,向太守推荐,从此就算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