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朝6:刘秀起兵大汉中兴》(第5/10页)

刘秀沉默着,久久不能说话。他的心里,好像还装着他的谷子。如果不是因为这顿酒,可能他都可以卖出不少谷子了。说白了,心里那道坎儿,还是迈不过去。

李轶仿佛看破了刘秀的心思,接着说道:“我李氏,宛县大姓,父为宗卿师,如等富贵,我们都无牵无挂,想拉旗举大事,您还牵挂你那几担谷子做什么?”

李轶一语点醒梦中人,刘秀突然想到他的大哥刘。刘长年混黑道,对王莽早就看不顺眼,乱世当前,他肯定要造反。一人造反,全家人就必须跟着他干革命。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贩谷,贩谷,贩谷是个什么玩意。那是个小本生意,做得了今天,也不知明天会怎样。造反是大事业,不开锅则已,一开锅能吃三年,甚至十年,百年。想换高回报,就必须高风险地投入。男儿生于天地之间,为何不斗胆搏一把呢?

心里那道弯,总算绕过去了。

这时,刘秀开口说话了。他说:“造反这等事,如果你想拉我参加,那就算我一份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下面的事就好办多了。最后,李轶和刘秀商量,准备于立秋起义。

枪杆子里出政权,要造反就必须有部队。部队不但要靠拉,更要靠抢。每年立秋,全国各郡都要检阅民兵。如果在检阅民兵典礼上里应外合,杀掉头儿,率兵造反,那可省事多了。

李轶这招,正是当年翟义用过的那招,成功率极高。李轶的目标锁定南阳郡。他已经在南阳郡内部安插耳目,只要搞定南阳郡太守和民兵司令,大事可成。

当然,要硬抢南阳郡太守部队,不能只想着空手套白狼。这是一场豪赌,必须筹备一定的赌资,不然就要被人赶下台去。那么,去哪里筹备赌资呢?

这时,李轶和刘秀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地方。

三 星星之火

刘秀和李轶想到的地方,叫舂陵。

舂陵,原先就在今天的湖南省宁远县。当年,长沙王刘发封儿子刘买为舂陵侯。后来,因为舂陵这地盘位处南方,地势低,气候潮湿,属于非人类理想居住地。于是乎,汉朝中央干脆就把舂陵侯采邑,改封到南阳郡属下的白水乡(湖北省枣阳市南),封国名称不改,仍叫舂陵。顺便说一下,长沙王刘发,就是刘秀的七世祖。

要起兵造反,李轶和刘秀是这样看的,无论如何,必须有一支可靠的队伍。而这些队伍的组成,首先是家族成员,其次就是老乡。当年,高祖刘邦攻打沛县起家,靠的不就是一帮家乡的父老乡亲嘛。

当然,在舂陵这地方,让刘秀出面招兵买马,那是很不靠谱的。最靠谱的召集人是刘秀的大哥刘。刘混迹黑道多年,盼星星盼月亮,就盼造反这一天的到来。所以找他,绝对没错。

就这样,刘秀回到了舂陵,鼓励大哥刘召集黑道开会,准备造反。会议马上通过了决议。散会后,与会者就回家,喊上各自家族成员,同时发动舂陵年轻子弟参军。

然而,谁也没料到,刘派人到各村落喊人时,舂陵那帮年轻仔纷纷逃避,没人愿意当兵。不过没过不久,这帮逃跑的人又回来了。

他们要跑,是担心被黑道老大刘拉下水,下水就像鱼下锅,进去容易出来难。他们再跑回来,是因为刘秀回来了。连向来“胆小怕事”的刘秀都敢下水摸鱼,娘的,老子不下去,还是爷们吗?

就这样,在刘秀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刘终于拉到自己的一支队伍,总共七八千人。

这一年,刘秀二十八岁。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秘密造反之事被泄露出去了。

万事开头难,古来多少造反事,坏就坏在开头没有搞好。刘秀他们要造反的机密,怎么会走漏风声呢?其实这话说来有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