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王莽出世(第4/10页)

秦末动乱前,当时还是泗水亭亭长的刘邦,押着一帮囚犯前往咸阳。出发没多久,囚犯跑了大半,只剩下了十余人。有天晚上刘邦喝醉了,趁着醉意将剩下的全部放了,说各自奔命吧!没想到剩下的劳改犯却对他说:“天高地远的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不如跟着大哥您混一场吧!”最后刘邦决定,带着他们流亡砀山去。

就在流亡路上,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有一只白蛇横跨路上,没人敢过去。刘邦趁着醉意,挥剑斩蛇。斩完之后,没跑几步就呼呼大睡了。后来,后面的人赶上来说,看见一老大妈在路边哭,说赤帝子斩了白帝子,白帝子就是她的儿子。

众人皆叫神奇,想问个明白。然而老大妈一说完,呼的化一缕烟跑了。

在世界文化史上,许多传说并不是人们吃饱无聊编织出来哄人好玩的故事。我认为,没有文化的传说,就像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永远是走不了多远的。诸多富有文化意义的传说里,都隐藏着某种神奇的密码。只要破译了这个密码,我们就可以还原传说背后的真相。

那么,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文化象征意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在第一部书里就已经推理过了。在这里,我简单地说,所谓白帝子,就是秦始皇;所谓赤帝子,就是刘邦。赤帝子斩白帝子,就是为刘邦推翻秦朝进行合理的造势。

我相信,这个传说的流行,肯定是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如果刘邦起义失败,那历史会赋于他另外一种传说。

然而,有时传说也像河流,越往下流,越是丰满。高祖斩白蛇的传说,到了后来,竟然又被加工成另外一副模样。大约的意思是这样的:当时刘邦斩白蛇时,白蛇就警告他,如果你斩我头,我就乱你头,斩我尾,我就乱你尾。刘邦却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斩你尾,就从中间斩你成两段。

两百年后,白蛇投胎复仇来了,将四百年的汉朝斩成两半,一半是西汉,一半是东汉。斩断汉朝的人,就是王莽。据说,王莽就是白蛇的化身。

胡扯,纯粹的胡扯。

这种纯属后人牵强附会的胡扯,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历史充满着宿命感。如果不是宿命,那怎么解释四百年的汉朝偏偏在二百年发生了裂变,而不是在一百五十年,或者是三百年处?

世间万事万物,没办法解释的,都归于宿命。于是,宿命成了人类弥补无知的最好的借口。在这里,我愿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破解汉朝于二百年处断裂之谜。

伟大的物理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聚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来看汉朝的三股势力是怎么进行历史博弈、最后彻底白热化的。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深刻地知道,诸侯王势力强大,将来可能会绑架汉朝。于是,为了扫除这个后顾之忧,他挥举长剑,进行了一番血的清洗,将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力量全部清场。

这样,汉朝基本走向正轨。于是在汉朝内部,形成了几股力量的制衡,分别是:皇家、外戚、儒士。吕雉上台,皇家权力差点落入外戚之手。亏了陈平和周勃等人拨乱反正,迎刘恒进入长安主政,汉朝又步上正轨。

尽管如此,外戚力量仍然不被皇家引以为戒。从刘恒一直到刘骜,外戚力量就像是被加热的空气,在权力的舞台上越来越活跃、越来越膨胀。给外戚权力名份的皇帝,则是汉武大帝刘彻。窦婴、田蚡等等,一个比一个牛。

而汉武大帝生前,出于对儒士力量的不信任,又创造出了大司马这个职位,企图以此制衡儒士力量,稳固皇家权力。刘彻这招的确管用,扼住了儒士力量的咽喉,然而权力平衡却被彻底打破了。

或许刘彻认为,这样就挺好。因为无论外戚如何嚣张,他们的命根都被皇家捏在手里。皇家一发力,外戚马上就死翘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