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私行(第3/5页)

这真是一个疯狂而又奢侈的想法。要想连接天然猎场终南山,那必须进行一场浩大的圈地运动和搬迁工作。要完成这么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程,实在是考人智慧的活儿。

但是,刘彻相信有一个人可以将此事办成,此人,就是吾丘寿王。

吾丘寿王,今河北邯郸人。善于辞赋,曾拜董仲舒为师学过《春秋》,是为太中大夫。当然,要让吾丘寿王这么一个中级国务官去完成这项巨大工程,那实在是不靠谱的。所以,刘彻将首都长安警备区司令(中尉),北长安市长(左内史),首都长安特别市长(右内史)等人召来打好招呼,让他们配合吾丘寿王的工作,呈报辖区内的农田,动员农民搬迁。

有人配合,吾丘寿王的工作就很好展开了。不久,吾丘寿王将一份调查报告递交上来,认为扩建上林苑可行。刘彻一听,喜上眉头,准备动工。

然而就在这时,有人站出来说话了。

此人,正是被后人称之为智圣的东方朔。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特长,强闻博记,诸子杂书,无所不通。当然,如果没有两把刷子,东方朔也是不敢吹的。初,刘彻发出布告,招天下之贤良。于是,东方朔也闻声从齐国赶来参加面试。

既然是来求职抢饭碗,那就得来点奇招。东方朔之奇招,就是写一篇超长的策论。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纸,策论只能写在竹简上。据司马迁介绍,东方朔此篇策论约花掉三千片竹简。

三千个竹简,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不用将它转换成纸张,看看刘彻阅读花费的时间就可了解一二了。你猜这篇策论,刘彻花了多少时间才读完?

足足两个月啊。

就那两个月,刘彻天天读,读到哪就做记号,明天接着读。而且,刘彻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仅靠他一人是无法将策论翻出来的,必须需要两个力气充足的人才能撑起。

写超长超重的策论,还不仅是东方朔的牛特长,东方朔写的那封求职信也是千古奇文。在这里,为了满足部分读者的好奇心,我还是将它搬出来,奇文共赏。此文意思大约如下:

我,东方朔,年幼失亲,由兄嫂抚养成人。我十三岁学书,勤奋好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足够一生使用。十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熟悉使用各种兵器及阵法,大约此方面的文字约有二十二万字,起来就是四十四万字。除此之外,我性格豪爽,重义守诺,简直就是子路再生。

今年,我二十二岁,身高两米一(九尺三寸)。谁赏我眼,都说我双目有神,烂若明珠;谁看我牙,都说我牙洁白整齐,仿若贝壳。还有,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像我这样的人,够格当您天子的大臣吧。

得了,不要吹了。再吹,恐怕老天都要被吹破了。

然而,世间不缺吹牛人,缺的正是可爱的吹牛人。刘彻一看,哈哈哈,好一个山东吹牛大汉啊,不服还不行啊。于是,刘彻就将东方朔留下了,并且马上给他安排了工作。

你猜人家给东方智圣安排了什么好工作?刘彻给他的职位,不过是公车府中的一个小职员。

公车府到底是干什么?搞接待的。臣民上书,或者皇帝征召的活儿,都是他们单位负责的。东方朔人高马大,牙好能啃,能侃会吹,搞接待,那实在是太对口啦。

然而,东方朔是怎么评价这份工作的?失望,非常的失望。

首先,此活儿都是跑腿活儿。没油水捞还算了,工资还特低。其次,整天没日没夜地干,连皇帝都见不上一面。这种长期见不到领导面孔的工作,还能有什么前途呢?

所以,失望之余,东方朔还相当郁闷。读了这么多圣贤书,竟然还混不饱肚,实在掉价。那个青春啊,就像流水一样东逝不回。难道,我东方朔一辈子就当个接待员,像老牛赖窝一样老死在这个岗位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