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静静的长安(第3/11页)

须不知,萧何这话传到刘邦耳里,就更害怕不已。萧国相啊萧国相,谁叫你这么认真干活。你一认真,我就心慌。保不准你这个所谓完人,人间贤相,正是夺我刘氏江山的主啊。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萧何的一个门客发现了刘邦那个异常的举动,他连忙对萧何说道:你离灭族的日子不远了!

门客这话像旱地惊雷一般,炸得萧何魂都出窍了。灭族?我克勤克俭,埋头苦干,一心一意管朝事,凭什么要灭我的族?

门客笑了。陛下灭的正是你这等埋头苦干的人。只要想想就可知道,你已位居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复加。更可怕的还有,你自入关以来,得百姓心,十年有矣。陛下屡屡派人向您请安,其则是畏惧你民心所附,摇动关中啊!

啊?萧何的嘴巴听得像缺氧的鲤鱼一般张得老大。我欲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陛下啊陛下,多年以来,咱们君臣相伴,犹如情人相随。你是我的太阳,我是你的月亮;你是我的玫瑰,我是你的心上人。没想到的是,混到最后,竟然是同床异梦,一场空!

此时,没有任何词语能形容萧何强烈的失落感。他渴望门客是出自嫉妒而搬弄出的谎言,可是再认真想想,使者屡屡从前方回来探望他,的确很不正常。十多年的老革命了,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刘邦这等伎俩还不是充分体现出内心焦虑不安吗?

刘邦心慌,没想到萧何更慌。于是,萧何又紧急向门客求助道:怎么办?难道非得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不可?

事情当然还没有那么糟。这时,门客给萧何支了一招。这一招正是针对萧何向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提出来的,招数的名字就叫: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具体做法有两项可以参考:一是强买民地;二是大放高利贷!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自诬法。此招的妙处在于两点:首先,当事者大失民心,降低威望。威望一降,皇帝的威胁就少得多,这当然是刘邦希望看到的结果;其次,一个有政治理想和志在天下的人,是不屑于干这种贪赃枉法的事情的。反过来,如果他贪赃枉法,就只说明他是个物质之人,而非理想之人。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物质,而是理想。一个只贪图人生享乐,而没有高远理想的人,是不足为怕的。这正像当初刘邦进入咸阳城时,一反常态,不贪不抢,不嫖不霸。结果这招还不是让关中百姓感动得一塌糊涂,还铁下心来要跟随他。

此时,萧何脑袋开窍,恍然大悟。如果他非用一句话来形容门客这个建议,那就是,妙不可言!

于是,萧何迅速行动,赶在刘邦班师回朝之前,制造一个恶名远扬的坏名声。好事难做,坏事可是容易多了。果不其然,当刘邦从前线归来,还没进入长安城,就有上千个百姓拦道告萧何的状!

这下子,刘邦可乐坏了。他一边装出主持公道的样子收下了状书,一边心里乐滋滋地哼起了小调。萧国相啊,都说你是个好贤相,原来你也不过如此嘛。于是,刘邦便拿着一大堆状书回城,等待萧何来拜。

此时,萧何也在等待刘邦。当刘邦回住未央宫后,他马上进谒。这时,只见刘邦抖着大堆的告状书,笑着对萧何说道:国相,你口口声声说勤勉工作,以私财资军,难道就是这样子的吗?

萧何听得只能装作慌忙的样子谢罪。

刘邦又笑着说道:算了。这事是你自己惹起来的,你得自己去摆平。所以,你还得亲自走一趟,向百姓谢罪。

刘邦这招就叫给台阶。刘邦是这么一种人,只要不抢他的皇权,其他一切都好商量。况且萧何是个老好人,不能因为他犯了一次错就一棍子打死。所以说,这台阶不能不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