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新朝覆灭(第7/8页)

他老了,老得只剩下眼睛。他在城楼之上,如同一个陌生人,旁观着他自己的命运。放眼望去,北阙之下,激战正酣。王莽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觉出了人生的诡异,一群他从来不认识的人,现在却要置他于死地。看着奋勇争先的汉军,他心中甚至充满了好奇,在这些悖逆者当中,谁将是那个有幸杀死他的浑蛋?

时已黄昏,满城火光,他坐在城楼之上,挨一道夕阳。

No.6:再见王莽

九月初二,长安鏖战更烈,城中百姓担心遭汉军掳掠,也起而造反,与汉军同流,其中有少年朱弟、张鱼等人,熟习长安地形,知宫城薄弱所在,纵火烧作室门,利斧劈开敬法殿小门,汉军随之蜂拥而入,一路放火狂呼:“反贼王莽,何不出降?”

王莽听见呼声,黯然神伤,呜呼,你们这些势利而无良的百姓,以前人家君临天下之时,你们猥琐地叫人家陛下,如今人家日暮途穷了,你们马上翻脸叫人家反贼。身边宫人妇女见大势已去,啼呼道:“当奈何!”王莽一夜未眠,也不曾饮食,疲惫不堪,神色间却镇定自如,道:“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王莽负责动口,动手的事,全在王邑。王邑昨日力战一天,今日更不得闲,率众抵挡着汉军潮水般的进攻。巷战一直持续,从白天直到深夜。九月三日凌晨,王邑手下兵士死伤略尽,王邑自知已是回天无力,命人通知王莽向渐台撤退。自己也边战边走,赶往渐台。

群臣接到王邑消息,不顾王莽反对,强行架起王莽,撤离前殿,西出白虎门,门外马车早已备妥,王莽登车,直奔渐台。

未央宫西南有沧池,面积约合今二十万平方米,渐台便建在沧池水中,为一人工假山,其上有亭台楼阁,乃王莽平日休憩燕饮之处。王莽抵达渐台,随从尚有公、卿、大夫、侍中、黄门郎从官等千余人。适逢王邑也赶来会合,君臣相对垂泣。王邑之子侍中王睦解衣冠欲逃,王邑厉声呵斥,死则死耳,为陛下殉国。王睦大惭,不敢抬头。

王邑下令放火烧桥。火起,桥断。

汉军追至沧池,人人都杀红了眼,谁都想把王莽的人头揣进自己兜里。很显然,谁杀了王莽,谁便能够史册流芳,不过这东西并不实惠,对他们也毫无吸引力,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一旦杀了王莽,立即便有了一辈子也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王莽就在前方渐台,距离只有十数丈而已。通往渐台的桥已被烧断,汉军于是四处寻船,划着船就往渐台冲,更有心急的汉军,干脆跳进水中,趟水前行,互相践踏,唯恐人后。

王莽远远望见,对王邑叹道:看来他们真的很想杀我。王邑勉强安慰道:陛下上获天佑,必能过此难关。王莽笑了笑,并不相信。渐台毕竟是水中楼阁,而非空中楼阁,汉军总有办法接近。他们已经是瓮中之鳖,汉军就算不进攻,饿也能饿死他们。没有人会来救他们,整个长安都是他们的敌人,整个天下都是他们敌人。

看看汉军渐渐接近,王邑大吼:放箭!一时间,弓弩齐发,数十汉军立毙箭下。汉军稍微退却,很快又再度冲锋。台上放箭,汉军再退。如是三番之后,台上箭尽,无以复射,汉军登陆,短兵相接。王莽入室躲避,王邑则率众而战。汉军源源不绝,很快将渐台变为屠场,包括王邑父子在内,最后仍然追随在王莽左右的千余名新朝官吏,尽皆殉国,无一幸免。

汉军搜索渐台,打扫战场。长安商人杜吴,行至渐台西北一间小阁,踹门而入,便见里面端坐着一个老头。杜吴根本不知道这老头就是王莽,他只觉得这老头的衣冠和别人不一样,但也并未多想。他看见老头也正看着他,心中一慌,手中的剑不自觉就戳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