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八旗要振作(第4/4页)

“我就说么。谁敢把宝贝看的比老祖宗的坟头还珍贵的呢?不怕自己位置坐不稳啊。”

“这事儿传冯廉去办。他是包衣旗出身,多多少少对里头的东西有认识。”

“虽说的白马川的队伍不继续往北打啦?鞑子还东西是还东西,我也不刨康麻子的坟头了,一报还一报么。”刨坟毕竟有点伤阴德,有点没下限了。现在这个时代对于这东西还是很看重,很有影响力的。就算是报复,也不适合现在做。

“注意收拢汉民。后勤部门务必要保障充足的粮食供给……”还要引领汉民原路返回故园。

这玩意儿太麻烦了。被鞑子强行迁出长城的小百万汉民,到了草原上,几乎没人管了。相比鞑子也看清楚了不容易。

汉人跟八旗不一样,后者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即使再腐朽,建制还在。就像和珅,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他们是有最基本的建制的,三百人编为一牛录,由牛录额真(佐领),管理其内部的一切事务。每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即旗主(后称都统)。

八旗撤退的时候,除了那些真正的达官显贵,余下的人全都是按着‘建制’来的。这好歹是一套程序。而汉民呢?

清军自己搞‘强迁’的时候就没想到这一块,人走到长城外的时候,已经完全混乱了。

四九城的人,武清的人,香河的人,蓟州的人,遵化的人,再想整理也不可能了。

而现在这一难题就落到了复汉军的头上。

“唉!”郑宏宇眉头皱的都能夹死一只蚊子。“殿下,这事儿真的不好办啊。”抬头疼了。

“不好办也要办,还要办得好。我是相信后勤的。”陈鸣很有领导做风的道。

郑宏宇还能说什么呢?何况复汉军的后勤部队又不是真的无能为力?他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历经了多少次大军团作战的军需补给供应?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江海远程跨省的千里调度,真金都是经过火连的。

这队伍就是一次次‘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