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夜郎之月(第3/22页)

从遵义到娄山关六十公里,一条弯曲险峻的山路穿过这里直通桐梓。吃了“蛋糕”的四团官兵在行进中做好了战斗准备,所有的干部都被要求走在战斗单位的最前面。在对一个叫板桥的小镇实施了攻击后,一个排的黔军被击溃。黔军刚一跑,小镇的家家户户立刻挂出了桐油灯。红军一问,百姓说这是这里迎客的风俗。四团立即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的宗旨,然后根据百姓的指认抓了几个当地的大地主。红军分发财主浮财的时候,不少贫苦农民要求跟红军走。在板桥镇,四团官兵终于吃上了几天以来的第一顿饱饭,都是从地主家弄来的,有肥肉、腊肉和鸡鸭。几个老人为红军指点了一条通往娄山关的秘密小路,红军准备了大量攀登用的绳索、竹竿和铁钩子,然后部队向着娄山关出发了。

为了保证打下娄山关这道险要的关口,四团每个干部都指定了万一自己牺牲后的代理指挥员。逼近关口的时候,一营在营长季光顺的带领下,沿着弯曲陡峭的山路开始了正面主攻,二营为预备队。侦察队队长潘峰带领侦察队和工兵排由右侧迂回,试图在无路的悬崖上寻找可以攀登上去的地方。这时候,通信班把电话线接好了,耿飚拿起话筒刚要向师里报告情况,没想到话筒里传来了黔军通话的声音——王家烈的军部在与侯之担的师部通话。不知怎么搞的,红军和黔军的电话线串在一起了。为了利用这个难得的情报来源,耿飚让攻击的部队暂时停一下,自己则专心地听着黔军的电话内容。

十几分钟后,当耿飚听到电话里说“军座命令我们赶快撤退,不然就没后路了”的时候,他立即向四团下达了攻击的命令。黔军用猛烈的火力封锁着狭窄的关口,正面攻击的一营艰难地一点点向上推进,就在快要接近关口的时候,迂回的侦察队突然从右侧的山上出现,高喊着“杀呀”一路冲了下来。黔军立刻放弃阻击阵地向北逃去。四团的官兵紧追不舍,黔军丢弃的枪支子弹、雨伞包袱,还有烟枪,甚至是脱下来的军装散落了一路。耿飚和杨成武大步上关,在黔军伤员的呻吟中,他们看见关口上立着一座石碑,上刻“娄山关”三字,关下云雾缭绕,山路如丝。

四团追击黔军一直追到遵义以北七十多公里处的桐梓,先击溃了黔军两个团的阻击,然后和黔军的一个重机枪连接了火,这个连抵抗了一阵子也撤退了。一个逃跑的黔军士兵在黑暗中喊了一句:“红军长官,机枪扔在草垛里啦。”最后,四团占领了贵州与四川交界处的松坎,这里距离遵义已有近一百公里。

桐梓是黔西北重镇,是王家烈的老家。这是一座风景奇特的小山城,城里漂亮的小洋楼特别多,都是贵州的军阀、官僚和大商人在这里修建的别墅。打下桐梓的耿飚和杨成武不但每人住洋楼一座,而且全团每个排也都住上了一栋洋楼。军阀和大商人在桐梓附近的秘密山洞里藏着的不少黄金和银元,统统被红军搜查了出来,红军用其中的一部分银元买了不少布匹给官兵们做了新军装。桐梓城外还有一个发电厂,红军官兵从没见过这东西,不少人还好奇地去参观了。发电厂的老板说,黔军逃跑的时候把他的汽车抢走了,现在无法运煤也就无法发电了。于是杨成武命令团机关派人帮助发电厂运煤,结果还没到晚上,桐梓县城洋楼里的电灯全亮了。对于红军官兵来讲,电灯是很新鲜的玩意儿,不少官兵从没见过,有些战士走的时候把灯泡拧下来带上了,说是用它照明和点烟都很方便。

在桐梓,耿飚接到了调任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的命令,四团的新任团长名叫黄开湘。二十七岁的黄开湘过去在方志敏那里工作,曾担任过红一师政委和红一军团供给部政委,军政两方面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那时,耿飚正迷恋吹口琴,吹的都是中央苏区的诸如“一马打到抚州城”的革命山歌,他说吹着这些山歌就不会忘记苏维埃共和国的美好时光。离开四团的时候,耿飚叫警卫员把自己的骡子送给了腿伤刚好的杨成武,杨成武心里舍不得耿飚走,顺着口琴的声音找到了他。杨成武说:“等革命胜利了,咱们要是能够到苏联去一趟该多好啊!”耿飚说:“带上咱们的红四团一块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