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为什么身处繁荣时期的美国人仍如此心神不安(第3/3页)

这一章在草稿和手稿中的标题都是“论美国人内心的不安”。草稿中的其中一页上面有着这样的注解:“章节虽小,难度却很大。或许应该删掉,但是不论如何都应该再次回顾一下。为了避免老生常谈,我也许变得有点强迫性了。

“人们对于享乐的无节制渴望是产生于民主中的。这个观点在这一章中能更准确地出现。”(草稿,卷1)

[2]一天晚上我参加了在一位美国种植园主家里举办的野蛮人的集会。这位富有的种植园主的住所同时也是一间酒馆。当时的气氛非常轻松自在,甚至有些质朴的奢侈。我被带进了一间光亮温暖的房间,里面坐着这位种植园主的几位邻居,他们坐在桌子旁,桌子上堆满了小麦威士忌。这几个人多多少少都喝醉了,但是他们的神情却是沉重忧郁的,这让我感到很吃惊。他们在谈论公共事务、房舍的价格,谈论着商业的风险以及工业的运作,言语之间十分痛苦。印第安人这个时候仍待在屋外,天下起了雨,他们只有几片破布毯子蔽体。他们点起了一大堆篝火,然后围着篝火坐在潮湿的地上。但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却充满着快乐之情。我不明白他们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话语之间所发出的那种喜悦之情却不时地穿透到我们宴会的沉闷气氛之中。(草稿,卷1)

[3]“生活在美国的居民只要努力的话,能获得一切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不付出汗水的话,他们只能一无所获。”(草稿,卷1)

[4]“这些情况在革命时期和缺少信仰的民主时期也是非常明显的。

“美国人就他们的喜好来说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他们的观念却不是如此。他们热衷于追逐这个现世的物质享受,但是他们也从未停止过相信来世的存在。”(草稿,卷1)

[5]在草稿的最初版本中是这样的:

我曾在美国遇到过一个人,他的天赋被长时间地埋藏在了贫困之后,但是他最终成为他所在的行业中最为富有的人。同时在英国也有这样一个人,他与这个美国人有着同样的事业,也同样积累了非常多的财富。后来这个消息传到了美国人的耳朵里,这位大洋彼岸的同伴便因此坐立难安,无法入眠,连美好的心情也因此而停止了。(草稿,卷1)

[6]边上空白处写着:“这个观点必须出现在关于理想追求的章节里面。在没有对它们进行回顾之前,不要让这个观点出现在文中。”

[7]之后的4段内容在手稿中并不存在。

[8]“嫉妒这种情感只会在平等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民主时代中,嫉妒这种情感是非常普遍和强烈的。”(草稿,卷1)

[9]边上写着:“也许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坚强了,因此抛弃了理性。”

[10]生活在民主时代中的人要比生活在其他时代中的人更饱受他们自身欲望的折磨。他们的欲望让他们行为不再坚定,不再充满活力。欲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让他们感到不安,让他们失去希望,但却不足以让他们做出坚定不移的,能够带来持久结果的努力。他们的欲望已经足以让他们对生活感到厌恶,失去活下去的欲望,但却不足以让他们战胜自己,克服困难活下去,并活出自己的一幕。时常在他们心中反复出现的是虚弱的欲望,而不是意志。

仔细研究这个现象,并将它描绘出来,也许将这个内容放到标题为“内心的不安”章节中,这一章应该出现在“物质享受”章节之后,“物质享受”是造成“内心的不安”的真正因素。

1838年3月12日。(草稿,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