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古典机器人(第2/2页)

洛州殷文亮曾为县令,性巧好酒。刻木为人,衣以缯采。酌酒行觞,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笙,皆能应节。饮不尽,即木小儿不肯把;饮未竟,则木妓女歌管连催,此亦莫测其神妙也。(其所建造的是用于劝酒的机器人妓女,由此可见中国唐朝时机械技术的发达。)

将作大匠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省日盈数千矣。(这里说的是用于乞讨用的机器人僧人,实在先进。)

郴州刺史王琚刻木为獭,沉于水中取鱼,引首而出,盖獭口中安饵为转关,以石缒之则沉,鱼取其饵,关即发,口合则衔鱼,石发则浮出。(机械水獭的原理有点像潜水艇,用之可以捕鱼。)

无论是殷文亮还是王琚,他们的身份都是政府官员,但又深通机械技术,令人激赏。他们的这些发明和创造,完全是当时最新潮的创意产品,也是现代机器人的前身。说起“机器人”(robot)一词,最初出现在1920年捷克作家查培克的剧本中,原意是“被强迫劳动的人”。到了1959年,美国人德维尔和伊格伯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但又有谁会想到在中国的唐朝时那些月下写诗的先人们还是制造机器人的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