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送你一件面衣(第2/2页)

四件面衣最终被弃于路边,但几天后四个女儿相继暴死。在长安的生活中,大约没有人注意到元和十五年夏天发生在崇贤里的秘密死亡事件。

故事中的关键之物是老妇人丢下的四件面衣。所谓面衣,是唐朝时女子远行乘马时所戴之物,即面纱,又称面帽、幂罗。当时,面衣分生人戴的和死人戴的两种。生人戴的多用青纱,死人戴的则用白纱。盛唐牛肃所著的《纪闻》里有一个记载:“武德县逆旅家,有人锁闭其室,寄物一车,如是数十日不还,主人怪之,开视囊,皆人面衣也,惧而闭之。其夕,门自开,所寄囊物,并失所在。”说的是河南武德县的一家客栈,来了一个神秘旅客,带了一车东西,都用麻袋装着,要求寄存。店主给旅客开了一间房,旅客把那几麻袋东西搬进屋,然后锁上门。但几十天过去了,旅客一直没回来取。店主深感奇怪,叫人打开那间屋子,拆开麻袋,发现里面装的是一堆面衣。作为遮脸之用的面衣,有着特殊的性质与用途,所以无论是为生人遮,还是为死人遮,都给人以神秘和惊恐之感。在中唐张荐所著的《灵怪集》中,它们还出现过一次。

兖州王鉴,性刚鸷,无所惮畏,常凌侮鬼神。开元中,乘醉往庄,去郭三十里。鉴不涉此路,已五六年矣。行十里已来,会日暮,长林下见一妇人,问鉴所往,请寄一袱,而忽不见。乃开袱视之,皆纸钱、枯骨之类。鉴笑曰:“愚鬼弄尔公。”策马前去,忽遇十余人聚向火。时天寒,日已昏,鉴下马诣之,话适所见,皆无应者。鉴视之,向火之人半无头,有头者皆有面衣。鉴惊惧,上马驰去。夜艾,方至庄,庄门已闭,频打无人出,遂大叫骂,俄有一奴开门。鉴问曰:“奴婢辈今并在何处?”令取灯,而火色青暗。鉴怒,欲挞奴。奴云:“十日来,一庄七人疾病,相次死尽。”鉴问:“汝且如何?”答曰:“亦已死矣。向者闻郎君呼叫,起尸来耳。”因忽颠仆,既无气矣。鉴大惧,走投别村而宿。周岁发疾而卒。

兖州人王鉴性情刚健,不畏鬼怪,于玄宗开元年间出游后返乡,离自己的庄子还有三十里,有些迷路。又走了十多里,天渐渐暗下来,马突然停住。他仔细一看,前面站着一个妇人,问王鉴去哪儿,能不能帮她寄送一个包袱,说着把包袱递给王鉴,后者还没反应过来,妇人已消失不见。王慢慢打开包袱,里面是纸钱和枯骨。好在王鉴胆大,丢弃包袱,继续策马而行。走了一会儿,他看到前面有十几个旅人,聚在火堆旁取暖。王鉴下了马,也想烤烤火。他来到那伙人跟前,把刚才遇到的事情说出来,但蹲着烤火的人一点反应也没有。此时天已经很黑了,王鉴细看那伙人,素以胆大著称的他,也不禁毛发倒竖:那十几个人当中,有六七个竟没有头;而另外有头的那几个人,都戴着面衣,看不清楚他们的脸庞……当然,故事还没完。王鉴踉跄着上了马,狂驰而去。终于回到庄子,但门已关闭,敲了多声,无人回应,大骂之下,终于出来一个仆人。王鉴问:“你们这些奴婢都干什么去了?”在比往常幽暗的灯光下,仆人慢慢地说:“这十几天,咱这宅子里有七人相继死去。”王鉴问:“你怎么没事?”仆人答:“我也是死人。刚才听您敲门甚急,才起来。”说罢,倒地为僵尸。在这个故事中,那些烤火的有脑袋的冥鬼,都戴着面衣。而戴面衣者制造出的效果,实际上比那无头鬼还要令人惊悸,因为我们总会想象:那层面纱的后面,到底有着何样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