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两只老虎(第2/2页)

王太来到地上,再拜虎神。

这确实是一只不错的老虎,有诚信,事情想得也周到。在这个故事中,有一点需要清楚,那就是老虎为虎神时,是人的思维;化为原形后,则完全是虎的思维了,如果王太不上树,定为其所食,这也是其做以上安排的因由。《广异记》所记载的另一个故事中,也有此说法:位于西南黔地的费州,在唐朝时,境内多虎,有叫费忠的,曾夜宿山林,在树下聚柴火后,自己上树以躲猛兽。老虎来后,寻不见费忠,便脱去虎皮,变为一老人,在柴火边枕手而睡。很是勇武的费忠趁机持刀而下,横刀于那老人脖子上,后者遂求饶。费忠问其是什么人,老人说:自己是北村的费老,因做错事,被罚为虎,按上天所定,要吃一个叫费忠的人,才可托生。费忠问,天命如此,有什么办法吗?老人说,可以以同名同姓的代替。费忠说,南村有一个人,也叫费忠,那就以其代替自己吧。随后,老人叫费忠上树,从树上将自己所脱下的虎皮扔下,费忠问其缘故,老人说:“我若入皮,则不相识。脱闻吼落地,必当被食。事理则然,非负约也。”也就是说,化为虎后,就完全不再认识费忠了。老人得虎皮后,从后脚一点点钻入,遂化为虎。再说那南村,还真有一个也叫费忠的,这天他正在锄地,一抬头见一只老虎正瞪着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吃了。

第一个故事中,主人公在虎神的指点下,躲过灾祸。但在第二个故事中,老虎和主人公就不太地道了,把凶险偷偷地转移到同名同姓的那个人身上,导致人家糊里糊涂地被吃掉。他们显得渺小了许多。

这是两个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下的有关老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