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才疯子高二郎(第4/12页)

杨愔的妻子高氏去世,高洋将寡居在家的太原长公主下嫁,太原长公主即孝静帝元善见的皇后,娄昭君的亲生女儿。也就是说,杨愔娶过高欢两个女儿,深深融入高氏皇族。高澄和高洋兄弟均非常信任杨愔。

杨愔此人自私狡猾,兰京在东柏堂刺杀高澄,杨愔非但没有挺身而出保护主子,反而狼狈逃跑,跑掉一只靴子,躲过一劫。此事王纮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高洋喝大了,责备王纮说:“你和纥奚舍乐一起保护我兄长,为什么舍乐死了,你活下来?”王纮回答:“刺客用力太轻,所以我受伤未死。”高洋不满意他的回答,大臣燕子献把王纮摁倒在地,长广王高湛揪住他的脑袋,高洋抽刀要砍。王纮大叫:“杨愔、崔季舒逃跑,反倒升官;冒死效命之士,反倒被杀,旷古未有此事。”这句话提醒高洋,王纮不能杀。杀掉王纮证明高洋站在刺客一边。

这件事足以说明杨愔此人善于见风使舵,杨愔的马屁功夫炉火纯青。高洋上厕所,杨愔递手纸。这个不要笑,拍马屁是中国官场的特色,不会拍马屁不足以在中国官场混,即便才高八斗,出身高贵。

杨愔从来不劝高洋戒酒,你说他明哲保身也好,说他溜须拍马也罢,在高洋发酒疯的那个时代杨愔保护过许多人。大臣裴谓曾经上书劝阻高洋不要随便杀人。高洋对杨愔道:“这个蠢货怎么敢这么做!”杨愔回答道:“他大概想让陛下您杀他,好成全后世的名声吧?”高洋嘿嘿一笑:“小人!我不杀他,看他如何出名!”

高洋皇帝喜欢洒后杀人,随身携带砍刀和弓箭,死人尸体多被肢解,或抛进火中焚烧,或扔进漳水。杨愔总能给皇帝提供死囚,杀死刑犯总比杀寻常人好吧,况且只要这些死囚呆在皇帝身边三个月不死,一律赦免。

杨愔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分管人事工作二十多年,每一个见过面的人都记得,可谓过目不忘。有个考公务员的人觉得自己出身低,默默无闻,主考官肯定不认识。杨愔对他说:“前些日子有人在元子思坊骑一头短尾巴母驴,看见我不下来,还拿一把破扇子挡脸,是不是你鲁漫汉!”

如此皇帝,如此宰相。北齐国的混乱仅仅局限于宫廷,局限于高层,以至于时人慨叹北齐政治:“主昏于上,政清于下。”

高洋醉酒并非谁也不认。有一个人他从来不伤害,没碰过一根手指头。那人就是皇后李祖娥。为什么不伤害李祖娥,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高洋装傻,高澄并非没有怀疑,曾与崔暹讨论过二弟是否装傻。当时所有人都瞧不起他,所有人都鄙视他。高洋最艰难的时节,最压抑的时节,李祖娥默默陪在他身边,不嫌弃他傻乎乎流着大鼻涕。高洋不怕伤害所有人,就是不能伤害唯一相扶将的人。

高洋酒后收拾过杨愔,用马鞭抽得他鲜血湿透衣袍,把人扔进棺材里演习大出殡。最险的一次,高洋拿锋利的刀子轻轻滑过杨愔光滑的肚子,也许高洋一兴奋刀子就进去了。幸好崔季舒在旁边开了一句玩笑:“你们小公子和老公子搞恶作剧呢!”顺势把高洋手里的刀子拔出来拿走。杨愔四十多岁,高洋二十多岁,一个高家的女婿,一个高家的儿子,当然是老小公子。

老将军斛律金也受过高洋的折磨,高洋手持长矛,纵马飞奔,三次挺长矛刺向斛律金的胸口。老将军神色不变,纹丝不动。

也就是说高洋内心深处还是明白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谁对他有用,谁对他无用。高洋之所以冲母亲娄昭君说出那句狠话,因为娄昭君偏向哥哥高澄,瞧不起他,称高澄如虎。

高洋对酒的害处心知肚明。有一次他和王纮饮酒,咣咣几大碗入肚,一抹嘴兴奋道:“好快活,好高兴呀!”王纮回答说:“酒这东西,既有莫大的快乐,又有莫大的痛苦。”高洋问:“何为大苦?”王纮说:“彻夜狂饮不醒悟,国破家亡,身败名裂,就是大苦。”高洋默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