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章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第2/3页)

张璟派出皇协军第一旅打前站,接管九州各城。

九州大小名主也都没有再反复,很恭顺的交出了权力。名主们本身也没有什么常备军队,都是些农兵,解散农兵回家,将军械上缴。

府库钱粮,以及户籍账册等一一上缴之后,九州也就正式隶属于大华。

成为大华帝国的又一个直属道,正式名称为扶桑道。只不过这一个道被设为特别道,划为大华太子采邑,由太子亲自管理。

九州岛,被张璟划为九州府,唐津,成为九州府的府城,也是太子采邑的首府。原来的九国,则改为九个县,各分郡,则改为乡镇。

重新清查登记户口、丈量土地,然后换发契约,征收契税,以及财产税。颁布新的法令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迅速的展开。

没有杀戮,也没有反抗。

倭人归降之后,表现出了极为温顺的顺从。

大华要收征服税,他们积极上交。

大华要丈量土地,他们也积极配合。

大华要清查人口,他们依然下分顺从。

这种顺从,都让张璟有些不太适应。原本他还打算趁机找几个不肯服从的出来,当从典型,杀鸡儆猴的。

远在汉京的张超,收到这些消息,也是很惊讶。

这些倭人确实有些顺从的不像话。

要知道,这征服税可不低。仅仅是那笔财产税,就等于要按他们的财产征收两成的税,这可是财产税,不管你是动产不动产,是按所有财产征两成税的。许多倭人名主,都一时拿不出足够的钱财来,只能拿地出来缴这税。

通过这笔财产税,张璟一下子从倭人手里收走了大量的田地和钱粮。

此外,所有的房屋、商铺、田产等,都要换成大华的新契约,而换契,要征收一成的契税。

可就算如此大出血,倭人还是表现了很强的忍耐力。

这么的温驯,都找不到要清洗他们的理由。

“那就这样便宜那些倭人了?”

“当然不能。”

张超可不认为没理由就不能动,不管怎么说,从统治的角度来说,倭国上层是必须得清除的,否则,大华对倭国的统治就不会牢靠。毕竟,大华现在又无法移民很多过去,那里会是倭人主体。必须把过去一直统治着倭人的那些上层集团给清除了,大华才能好好的统治那些普通倭人百姓,在那里建立自己的统治。

“那我们现在动他们,岂不成了言而无信?只怕倭国其它的大小名主就不肯再降了。”

马周跟张超道。

“所以我们也不急于一时,太子现在的这个策略,在前期来说,确实能够很好的瓦解倭人的抵抗。等征服了整个倭国,到时再慢慢调整,找机会清除倭国上层也不迟。”

真要找机会,哪里会没理由呢。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比如说,倭国的田地,表面上来说,是实行的国有制。所有的土地,都不是私人的,而是倭国朝廷的。朝廷给那些大小名主们颁委任状,让他们代为管理经营田地,那些田成为名田,田主就成了名主。

所以说,张超到时侯只要稍微脸皮厚一点,宣布倭国的田以后改属大华。然后朝廷到时再颁个命令,比如收回田地,不再这样授给私人,改为国有然后出租给百姓。

只此一招,到时就等于把倭国贵族豪强手里最重要的资产田地给没收了。

把这些没收来的田地租给普通的百姓,这样倭国百姓就租朝廷的田,向朝廷交租。

哪怕按新的两税法,农民无田就无赋,朝廷也不亏。因为现在的田赋其实相当低,但如果是收田租,却是高出许多倍的。

比如许多田租,普遍都是三七分,其中地主收租七成,佃农留三成。原来唐初时的职分田,就是分给官员的田,交给百姓租种,然后收租给官员,当时关中地区规定是亩租不过六斗。而那个时候其实普遍收成不高,亩租六斗,基本上就是四六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