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朕也想试试(第2/3页)

“既然如此,那是老臣等虚惊一场了,还请陛下早日催太子回宫,还有那么多课业没完成呢。欲成圣君,必先习圣贤之言啊。”

李世民耐心坐着,听着李纲在那里唠叨半天,好不容易才把两人送走。

擦了额头一把汗。

“朕现在都有点后悔让这两老头教导太子了,尤其是这个李纲,年纪越大越唠叨。太子少年心性,整天跟着这样的老头读书,岂有不烦的道理。嗯,朕要下道诏书,体恤两位老臣年迈,让他们以后每五天给太子讲课一次就好,平时,就由朝中宰相、尚书、侍郎、学士等重臣,轮流去为太子讲课吧。”

重回到案前,李世民又拿起一本奏折。

想了想,又停下。

“对了,太子出去一天了,还没回来?你去查下,太子现在干什么,也不在外久呆。”

王太监点头称是,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就回来禀报。

六扇门有专门的人负责跟随太子,消息实时回报汇总,因此王太监回去一查,就知道了太子的踪迹。

“太子在城南参加李家的考试?”

李世民大为惊讶,抬起头,目光盯着下面的王太监。

“这个考试,是李家为建设领地而招募人的考试吧,怎么太子也去参加了?”

“回陛下,这次的考试与之前的考试不同,之前是各行各业的工匠为主,也招募读书人。但这次,则是在上次招募的读书人中,再进行一轮考试。听说这次考试极为严格,要考三天九场,而且最终还只录取十分之一的人。”

李世民听了,放下了手中奏折,身子后靠,双手十指交叉。

“如此严格?十比一?还是在之前已经考过一轮的基础上?有意思,李家这考试难道还比朝廷科举考试还严格?”

王太监点头称是,说这确实比朝廷的科举考试还要严格。

李家考试,不看荐举,不问出身,不论良贱,也不看他们的诗词文章名气,更不看权贵官僚们的推荐信。

先得参加李家的初选面试,通过了的才能得到一张准考证。

然后是种种极严格的考试程序,最后阅卷的时候,还是糊名阅卷。考官根本不知道阅读的是哪个考生的卷子,甚至李家直接还让人把考生的卷子誊写过了,这样连凭笔迹或做记号舞弊都不可能。

一切的一切,只凭真本事,论真才。

李世民有点动容。

大唐科举,都还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大唐朝廷,都还没有能抛弃士子们的出身,而只论文才,但李家却已经先行一步,做到了这点。

不问良贱出身,不看荐举,不论名气,评卷只看文采,糊名阅卷,这一切,李世民都不曾想到过。

他动容了。

李家的这一套考试程序,真的把朝廷的文科举甩到身后很远。

“李家考试的内容是什么?”现在李世民关心这个。

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算是正式确立,从隋到唐,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其实没什么变化,主要还是以诗书周礼等儒家经典为主,考帖经墨义诗赋等。大唐的科举考试一年一次,又分为许多个科目,明经进士秀才等等足有上百科,各种人才都取。

明法明算这些科目,算是专业人才的选拔,而明经进士秀才这些科,就算是通才了。

李家的考试其实也离不开这些。

同样是以唐代所奉的儒家九经为基础,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和朝廷的差不多。

有帖经、策问,诗赋、杂文,经义和墨义几种。

帖经,其实就是填空题目,从儒家经典之中,选择一句,让考生填出中间缺少的字句。这个算是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的,一般只要熟读儒家经典,那么这样的填空题肯定没问题的。

这帖经考试,考的就是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度,看掌握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