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都是被抄书逼出来的(第2/3页)

如果书的字数多,那么就得刻很多板,保管存放不易,也容易磨损。另外刻板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一旦一块板上一个字雕刻错了,那整块板可能都废了,前面的工作都白做了,费工也费板。

因此宋时毕升发明了胶泥子活字印刷,后来还从泥活字改良到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等,但活字印刷却一直没有真正普及开来。不但宋朝大多是雕板印刷,连明清时都是如此。

活字也一样有许多缺陷,比如每个字都得手工雕刻,费人力又费时间,雕刻活字比雕刻雕刻还费时间。另外单个字雕刻,还容易造成各个活字大小不均笔画精细不以,排字行距歪斜不整齐,甚至会出现活字高低不平,印刷时油墨不均等情况。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单个活字雕刻印刷,虽然活字能反复利用,但这些字比较呆板,印出来的文章字体没有美感。

而雕版印刷,很多都是请一些书法很好的人写稿,然后才请雕刻师雕刻,这样就使得雕刻的字体是一篇篇的整体。其字体更如一篇完整的书法作品,阅读起来感觉很好。

同块雕板上的字,也会高低相同,字体均匀,印刷出来的油墨清晰度等都较高。

张超觉得,如果要弄,自己还是先从雕板印刷开始,活字印刷还是没法一步到位的。活字印刷术成本确实低,但效果差。除非是去印刷一些广告海报,要不然印书用活字,一般人还真不愿意买账。毕竟这时代的书较贵,能买的起书的人那都是读书人,要不就是有钱的暴发户,谁不想买本印刷精美的书,谁愿意买本粗糙的书。

不过张超想要搞雕刻,首先就得找几个优秀的雕刻师傅。这个其实到也不难,柯八叔公和郑老木匠,都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木匠。这年头的木匠可都是手艺人,一把锤子一把凿子,就能雕刻出各种花纹造型,什么镂刻等等,都不是事。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神话人物等等都会。

张超只要让马周在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上写篇书稿,然后正面和一块有一定厚度的平滑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还能清晰可见。

让八叔公和郑木匠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份都削掉,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汗,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的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这其实跟印章是有些类似的,现在已经有一种拓印技术。就是跟拓印碑文类似,先刻印章一样的刻一个大版面,然后蘸墨,依照拓印碑文的方式,把纸铺到版面上印刷,这已经是雕版印刷的雏形。

但这种拓印,还比较简单,印出来的书页,其实是黑底白字,浪费油墨,加工费时。

因此现在主流的方式,还是抄书。人工抄,抄的既准确还美观。

但人工抄速度就慢了,抄个一本两本,百把十本都不算什么。可如果你想抄个一千本一万本,那就非常要命了。尤其是那种字数多的,抄一本都不知道要多久,更别提抄上千百本上万本,而且抄写也还有坏处,有的时候难免会有抄错的地方。

拿到抄错的书,可就容易以讹传讹了,不像雕版,每块版要经过许多道工序,写书稿、雕板,印刷,每一关之前还都会检校查看,错误率很低。

张超打算印刷自己的三字经和上下三千年以及张氏家规。但光靠抄太慢了,成本也高,请个读书人抄一天书,这工钱可比请几个长工贵多了。

弄雕版印书,这个念头张超打算了许久了。

但是具体操作,张超还一直有些担忧。毕竟这可是个相当厉害的东西,比那什么拓印既方便也成本低了许多,真要弄出来,肯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也肯定会让许多人给盯上的,原本张超一直不敢弄也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