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初见(第2/3页)

一边写,握卷的手还一边转动,非常考验笔力。

张超毛笔字写的非常一般,平时他都是用鹅毛笔,但第一次给未婚妻回信,张超打算还是用毛笔吧。

花了重金买回来的信笺铺平,张超悬腕提笔,想了半天。

最后落笔。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见不散!”

本来张超想把欧阳修整首词抄下来,但想了下,又觉不妥,这首词后半段可是写的很悲切的。

最后张超便只抄了一句,这算是约会的名句了。加了句不见不散,算是自己原创了。

信送出后,张超有些患得患失,万一真的见了面,细谈之下发现这姑娘性格和自己不和呢,万一她是个唐朝名门跋扈女,这怎么办?

婚期都定在了腊月初九,就算到时老爹出征在外,延期,也拖不了多久的。

张超祈盼着对方是个好姑娘,不求有多么贤惠,但愿能有赵四娘这样就好。不知为什么,张超突然想到了赵四娘。

赵四娘挺不错的,知性却又精明,不妖不艳。

摇摇头,把这些想法赶走,自己可不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

第二天,张超特别跑到青龙寺去踩点,给寺庙捐了不少香油钱,又上了不少香烛,青龙寺的知客僧非常高兴,还引张超见了主持。

张超说到自己曾经也是和尚,还说自己师傅是三藏法师。

主持自然没听过三藏法师的,但听说张超是翼国公秦叔宝义子后,还是非常热情的。长安城里寺观众多,青龙寺只能算是一般的寺庙。

尤其是如今李氏当国,尊崇老子为祖,尊崇的是道教。

张超提出想要一间客房,在这里修行几天。

主持直爽的答应了。

张超给的香油钱,住长安最好的客栈都够了。

张超直接就住在了青龙寺。

每天寺里转转,见佛烧香,也和僧人们聊聊天,有时遇到一些不错的香客也会聊聊。

转眼就到了第三天。

十月初九。

张超望穿秋水,终于等到了崔十三娘。

崔十三娘出门前,已经向崔善福禀报过,崔家家规严格,没有出仕的子弟和未嫁的女子,是不得随意出门的,出门必须得请示批准。

崔十三娘最近和王氏闹的很僵,崔善福也有些不喜欢十三娘,觉得这姑娘不懂事。马上都要嫁到张家去了,那张家也是个有钱的,你还老惦记着家里的嫁妆做什么。

不知道家里也挺辛苦的,好多老家底都没了。家里儿子多,女儿也多,都到了差不多婚嫁的年龄了,儿子得出娉礼,女儿得出嫁妆。

给儿子娶亲,准备大笔娉礼,虽然媳妇娶过门也带来很多嫁妆,可是习俗惯例,媳妇的嫁妆是属于她自己的私人财产,连丈夫都无权动用的,这笔嫁妆是等将来给她儿子娶亲和给女儿出嫁做陪嫁用的。

说白了,给儿子娶亲,特别是门第婚,得花费至少百万,但媳妇的陪嫁不管有多少,他却都用不了。而嫁女儿,又得准备起码数十万的陪嫁,女婿家给的娉礼,最后差不多都是给女儿添置嫁妆的。

总之,就算是崔氏这样的大户高门,娶媳妇嫁女儿,也是得花费很大的。

崔善福本身不是崔氏大宗,他迁到京城后等于就从郑州房第五支分出来了,家业都靠自己置办。经历战乱,家底子其实很薄,要不然也不会卖婚了。

郑氏和王氏先后上门,都带了不少的嫁妆过来,都是帮着补贴家用的。现在女儿要出嫁,要把郑氏的嫁妆全带走,崔善福舍不得,王氏更不愿意。

闹到现在,王氏已经跟他说了,郑氏的嫁妆一定得留下,而且不会给十三娘准备嫁妆。

用王氏的话说,张家不过寒门小户,不给嫁妆他们也不能怎么样。

不过这几天崔善福却有些犹豫了。

张三郎一张曲辕犁就给张铁枪挣了个男爵,还给自己得了个勋官。想他崔善福,名门世族子弟,倒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爵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