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风雅殇(第2/10页)

当上副厅长后,我仍然管这一块。当然,因我是书画家,所以还兼着省画院的院长。时代不同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在那个时候被大张旗鼓地提了出来。2003年前后,中央开了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会议,出台了放开、搞活文化体制,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省委分管文化意识形态的副书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管文化教育事业的副省长,先后到我们厅里调研,希望我们能够跟上步伐,把这次发展机会抓牢。

我知道自己的担子加重了,副厅长没有以前那么清闲了,就赶紧组织人马,一边开务虚会,探讨出台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方案,一边组团出去调研学习文化大省的经验。

我们去了北京,看了老的艺术区琉璃厂,和刚刚兴起的以当代艺术经营为主题的798艺术区;南方我们去了闻名遐迩的深圳大芬油画村,在那里目睹了油画成为一种产业的蓬勃景象,我们在回来的路上,交流时说这是“美术也疯狂”。当然最值得的一趟调研还是去江苏。江苏比较早地提出建设文化大省,进入新世纪后又提出建设文化强省,他们最大的特色,是从体制上较早地破冰。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早几年他们就启动了,比如江苏的无锡市,是在全国率先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广播电视,建立广播电视集团,实现政企分开,局台分家的。很快,他们省又在省直层面上把文化改革推开,在2001年前后就把广电、报业、新闻出版、演艺、文化投资等全部从政府中剥开,组建几大产业集团,实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政府不再包养文化,文化也取得空前活力。我们去学习调研时看到,它们的几大文化集团,规模、实力,在全国无不领先。江苏的美术产业也不错,诞生了一批民间画廊,一批艺术品拍卖公司,书画艺术交易非常活跃。一度曾有书画市场“北北京、南南京、上上广,山东四川小二郎”的说法。调研回来之后,我们非常兴奋,决定大干一场,为我们省的文化,为我们省的文人,找点发达的机会吧。

姓张的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闯入我的视线的。

您知道,干事业首先得解决人才的问题。政策再强,机遇再好,没有人来运用,不能抓住,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决定先找人,把几个关键岗位的负责人换掉,文化产业处啊,文物公司啊,画院啊,得有一些具备经营头脑的人,才能玩得转。姓张的原先是省博物馆的后勤人员,只有大专文凭。别人评价这个人,脑袋就长得一个铜钱的样子,有圆有方,灵活而又富态。别看他文凭不高,但文化产业的点子特多。有人曾经举报他不好好上班,利用博物馆的平台,干自己的私事,倒卖文物字画。还听说他鉴定水平是火眼金睛级别的,一些鉴定大家不一定比他强,据说跟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都敢打口水仗,辩论文物的真假问题。文物毕竟是一种实物,真真假假,这个有时候未必靠文凭,一定的学养见识,丰富的过眼、过手经验才最重要。厅里有许多他的传说,比如,一张字画,除了鉴定真假,他还有一项才艺,就是喝价。你一出示一件作品,他喝出的价格,会准得令你瞠目结舌。他会这样说,你这个,如果是买来的,聪明一点,5万元上下;笨一点,你花了8万元左右;要是拍卖来的,在12万~18万元之间。但不管怎么说,字画无贵贱,真假才是道道。由此,行内有句话,叫作最贵的艺术品是假的。

您知道这话什么意思吗?就是说,字画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无价的,毕竟不同于普通商品,有相对科学和稳定的定价体系。它是艺术品,卖的主要是附加值,什么是附加值?什么名气啊,来历啊,题材的重大不重大,吉利不吉利,有没有历史记载,最好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联,没有,有一点传说佳话,也行,等等,反正是要有说法,有来头。所以,你买一件东西,买得便宜了,不一定是真占便宜了,买得贵了也不一定是真吃亏,因为艺术品本身不重要,它的内涵和外延,才是最重要的价值所在。比如,最近佳士得拍卖了一件乾隆玉玺,两个多亿,我有个学生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两个多亿买这个,有点不值啊,您看那玉质,放在和田玉里是很一般的档次,远远达不到羊脂玉的程度啊。我说,孩子你错了,你把一件艺术品看成工艺品,甚至看成一块石头,说明你还没有入门啊。这是文物,是乾隆的东西,它就是用一块砖雕成的,也比你现在一块上好的和田玉贵无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