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疯狂奔驰的烈马(下)(第2/4页)

得知吴少诚兵锋受挫的消息后,德宗连忙下诏削除了他的所有官爵,同时命附近各道共同出兵,合力围剿吴少诚。

各藩镇奉诏出兵后,一开始也打了几场胜仗。

然而,诸道联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各有各的小算盘,谁也不听谁的。每个藩镇都想尽量多捞地盘,可又都想保存实力,所以结果就是各自为战,进退无据。

十二月下旬,吴少诚抓住对手的弱点,在小溵水(今河南郾城县北)一带大破诸道联军。各军的武器、辎重、物资、粮草全部丢弃,悉数落进吴少诚的手中。

败报传回长安,德宗大惊失色,赶紧和大臣们商议,准备物色一个招讨使作为诸道联军的统帅,协同攻防,统一指挥,以免因各自为战让吴少诚捡了便宜。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正月,恒冀、易定、陈许、河阳四镇再度联兵进攻吴少诚,却全部被其击败,只好一一退回本镇。

不马上任命一个统帅,这仗是没法打下去了。

二月,德宗在诸藩中选来选去,最后终于选择了夏绥(治所夏州,陕西靖边县北)节度使韩全义。此人出自神策军,是当权宦官、神策中尉窦文场的亲信。窦文场向德宗力荐,说只要韩全义出马,必可将吴少诚手到擒来。德宗大喜,随即任命韩全义为招讨使,命河南、河北的十七道兵马,全部受其一体节制。

韩全义真的像窦文场吹的那么厉害吗?

当初霍仙鸣推荐的那个神勇之将刘沐,碰上士兵作乱就哎哟一声身子一倒被人抬了出去,从此销声匿迹。这回,窦文场能推荐什么好货色吗?很遗憾,韩全义同样是草包一个。

这家伙本来就没什么军事才干,既无勇也无谋,其节度使职位全靠巴结和贿赂窦文场而得。他抵达前线后,天天开会,可每次开会都是和几十个监军宦官在营帐里高谈阔论、口沫四溅,看上去气氛相当热烈,可战略决策从来不曾得出半个。

当时已进入夏季,官军的驻地潮湿燠热,军中瘟疫流行,可身为统帅的韩全义却根本不懂得抚恤士卒,于是人心离散,士气极度低落。

德宗李适瞪着一双火眼金睛找了两个月,最后居然挑上这样的笨蛋,其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这一年五月,韩全义率领诸道联军,与吴少诚的部将吴秀、吴少阳在溵水(今河南项城县西北)南面平原展开会战。联军将士斗志全无,未及接战便四散溃逃,吴秀等人趁势掩杀,韩全义慌忙率部退保五楼(今河南上蔡县东北)。

七月,叛军乘胜追击,在五楼再败朝廷联军,韩全义趁着夜色遁逃,退守溵水城(今河南商水县)。九月,吴少诚亲自率部进抵溵水城下,韩全义怯战,又率各军退至陈州(今河南淮阳县)。

韩全义数战皆败,各藩镇将帅对他彻底丧失了信心。

随后,宣武军和河阳军不辞而别,各自率部撤回本镇,其他各镇部队也萌生去意。韩全义恼羞成怒,以议事为由把昭义将领夏候仲宣、义成将领时昂、河阳将领权文度、河中将领郭湘四人召到大帐,然后全部斩首,以此震慑人心。

就在前线节节败退、朝廷束手无策之际,西川节度使韦皋非常及时地向德宗呈上了一道奏疏,给朝廷提出了应对目前局面的上、中、下三策:“臣建议,任命老将浑瑊、宰相贾耽为元帅,统领前线各军,战事必有转机(上策)。若陛下不愿劳动元勋老臣,臣愿率本道精锐一万人,下巴峡,出荆襄,立誓讨灭叛贼(中策)。若陛下不愿再战,应让吴少诚主动请罪,然后顺势赦免(下策)。若不赦免,一旦吴少诚内部生变,被麾下所杀,陛下只能把节度使旌节再度授予凶手,这是除掉一个吴少诚,又来一个吴少诚,必将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