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朝堂之深(下)(第2/3页)

若换作平日,陶迁若是提出解除海禁,成立海卫司一事。定然会遭到群臣激烈反对。然而今日演了这么一出,从旁引证解除海禁是多么有必要性。如此,再趁热打铁,指出解除海禁,大力发展贸易是多么有必要的事情。

陶迁啊陶迁,你果然是只老狐狸,五廷杖,换来了可以实现自己一辈子愿望的机会。不过,我喜欢的很。的确,解除海禁,对我的国家,实在太有利了。

群臣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但是观我的态度,似乎满支持陶迁等人的计划。加之陶迁和谢中亦,以及张冕等人,自有其一派势力。反对的声音,很快便给压制了下去。

“陶爱卿,朕对这么提议,也相当感兴趣。”我依靠在金龙椅上,淡淡道:“不过,祈浪虽然对于海上熟悉,但是还年轻,不能顾得了大局。朕会另外找个人当正职,祈浪的话,先担任副职,锻炼两年后,朕再帮他扶上正职。”心中却暗忖道:“这祈浪看上去桀骜不驯,若是直接任用他,恐非好事。当年那老皇帝,恐怕也是因为那祁三如此桀骜性子,才将其斩杀吧。根据我猜测,那老皇帝,恐怕也想在祁三手上将那批势力弄到手上,恐怕是那祁三性子太过刚烈,所以才导致满门抄斩的结局。当一个皇帝,首先求的便是平安稳固。我当皇帝虽然才数个月,但也有些理解那老皇帝的心思了。求稳才是上上策。既然不能将那势力牢牢掌握在手中,还是彻底消灭了比较好,省得临老烦心。”

“我则是不同,当个逍遥皇帝,虽然舒坦。但是若不趁早进入,并占据那大航海时代。休说我大吴皇朝的国力,会逐渐被世界列强取代,就是我这个皇位,也不见的会稳固。我自己稳固,那是小事,但是我的子孙后代呢?”想到此处,我便又道:“陶爱卿,朕明白了你今日的用心。所以,朕也不打算责怪与你。不过,日后若再有此类事情,朕定斩不饶。”

陶迁立即匍匐在地,肯切道:“老臣谢主隆恩,老臣惟一的心愿,便是看到我大吴皇朝国富民强。到时候,老臣就算是死了,心中也无遗憾了。”

“臣等愿见我朝国富民强,傲视群雄。”众位大臣,也忙不迭跪拜了下来,齐齐喝声道。

“好,好。”我猛地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向前去几步。沉声朗喝道:“群臣合力,将我大吴皇朝国威,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飘荡。他日你我君臣,共策马天下,饮酒与西班牙的皇宫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齐齐喝声道,有些早就养成老奸巨猾的大臣们,脸上也露出了些微兴奋之色,被我的豪言壮语带动了情绪。任何大臣,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谁没有过雄心壮志?谁没有过扬名天下?每一个人,一开始都想当个好官。只是,因为人生种种。经历的多了,人也开始心灰意冷,圆滑世故,以至于在这朝堂之上,首先想到的便是明哲保身。那谢中亦,就是极其明显的一个例子,从野心勃勃,到现在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祈浪被拖回来了,屁股之上,一片血渍。

“祈浪,知道朕为何要打你么?”我淡淡地问道。

“我……。”祈浪说着,眼睛望向了谢,陶俩人。

谢中亦忙上前一步道:“皇上,祈浪因为久在草莽之中,一时半会还没有改过性子来,还请皇上见谅。”

祈浪望见谢中亦满面的汗水,以及因为责授的廷杖而全身在颤抖不已。遂立即跪匐在我陛前道:“皇上,草民祈浪知罪了。”

“朕之所以责你,乃是你目无朝堂,大呼小喝,不懂礼仪。像你如此,如何能担当朕交与你的重任?”我面色随即又松弛下来:“希望你谨记今日之教训,好让你陶叔叔,谢伯父不至于你再受责罚。朝廷,自有朝廷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