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了不起

危急关头,顾祝同提拔的副军长起到了主心骨作用。

这位副军长名叫陈颐鼎,毕业于黄埔第三期,南京保卫战时,他是王敬久第八十七师的一名团长。

南京失守,对于很多亲历者来说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陈颐鼎也是如此,在那里,他目睹了部队失去秩序后惊惶失措的惨状,连他自己也是靠一块木板才得救的。

慌乱,就等于放弃了战斗的意志和求生的希望。

陈颐鼎本来在衢州城外指挥,得知城内陷入混乱,立即返身入城,以副军长的身份稳住了军心。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陈颐鼎一直通过无线电台与顾祝同以及顶头上司王敬久保持着联系,后者告诉他,必须拖住日军。

好,那我就拖下去。

在陈颐鼎的指挥下,守城官兵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始终不退一步,直到两天后,衢州被四面包围。

6月3日,日军发动全面侵略,飞机把搭建的那点简陋工事都快给炸完了,连陈颐鼎的收发报机也没能幸免。

眼前的景象,几乎就是当年南京保卫战的重现。

日军冲进城三次,守军又把他们打出去三次,每个中国官兵都鼓起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在不到一千米范围的战场之上,双方已是血流成渠,尸横遍野。

五昼夜之后,第八十六军伤亡累计超过两千,这时随着决战兵团的转移,畑俊六想围歼第七十四军等中国军队主力的企图已彻底落空。

现在的问题,变成了城里的第八十六军该怎么办?

陈颐鼎没了收发报机,他能做的,只有继续按照指令执行——拖住日军。

6月4日,通过衢州的江面上突然漂过一叶扁舟,舟上端坐一人,一个年轻的中国人,那人神态自若,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是置身于战火和危险之中。

这个宛如现代武侠小说般的镜头,把所有人都给惊住了。

更离奇的是,此人上岸后,指名要见陈颐鼎。

当着陈颐鼎的面,他像变戏法一样地从裤带中掏出了一个用蜡纸写的小纸条,当看到纸条上的字迹时,陈颐鼎的心立刻怦怦直跳起来。

“速设法前来,平。”

换做他人,没有谁能看懂这张纸条,所以就算是它被日本人搜去,也看不出任何问题。

陈颐鼎知道,“平”是王敬久的别号,他跟自己的老长官平时私函往来时,对方都用这个称呼。

毫无疑问,这是王敬久派人送来的信,内容就是暗示陈颐鼎撤出衢州。

决战兵团脱离险境后,第八十六军的牵制任务已经完成,但在衢州四面被围,又不能通过无线电联系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通知就成了大难题。

最后,还是王敬久的脑子灵光。淞沪会战前,他经常跑上海去侦察,与杜月笙等人打过交道,知道这些人神通广大,因此决定花钱请青洪帮办成此事。

轻舟上的那个活神仙就是青洪帮人,他的能耐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水里来浪里去,没有他不能到达的地方。

难题转移到了陈颐鼎身上。

有了撤离的命令,可是怎么撤呢?四周如铁桶一般,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靠天。

6月6日深夜,衢州暴雨如注,陈颐鼎分数路突围。

每一路都配备了通讯小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剪断日军的电话线。

前面碰到日军岗哨,会日语的特务兵即大声告知:“我们是路过的皇协军,奉命调动。”

然后胡乱报个番号过去。

江浙地区伪军很多,衢州战场也有,加上雨夜一团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哨兵分不清楚穿着雨衣的对面部队究竟是谁,想打电话查一下吧,线路又不通,于是挥挥手便让他们过去了。

第二天黎明,陈颐鼎率第八十六军一枪未放,奇迹般地突出重围,与第七十四军会合,进入了安全地带,日军面对的不过是空城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