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圣人

顾祝同,字墨三,江苏涟水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

北伐初期,黄埔学生就是再有能耐,也只有当小兵的份,指挥官主要由保定出身的老师们充任,而一众教官中,又以顾祝同和刘峙表现最为突出,堪称总教官何应钦身边的“哼哈二将”。

在何应钦的心目中,顾祝同的位置本来是排在刘峙前面的,因为觉得顾祝同的性格沉稳一些,有大将风度,但他后来又改变了这一看法。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谓过犹不及,太躁会被对手抓住漏洞,太稳亦容易错过战机。

生活中的刘峙看上去窝窝囊囊,到了战场之上却有着惊人的果敢和冷静,即使在弱势情况下,也敢于全力一击,因此屡屡创造反败为胜或以弱胜强的战例。虽然他后来被人绑着打仗,但“常胜将军”的确非浪得虚名。

与刘峙相比,顾祝同有时就显得过于犹豫,乃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指挥大兵团作战总是差那么一点炉火纯青的味道。

不过,顾祝同还有另一样超越他人的本事。

南京失守后,国内有两个战区杂牌云集,一个是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另一个就是顾祝同的第三战区。

第三战区的部队,包括川军、湘军、东北军,几乎清一色的杂牌,原先只有上官云相的部队能沾到一点嫡系军的边。至于部属同僚,除了韩德勤算江苏同乡,上官云相是保定同学,其他人全是五湖四海凑一块,过去跟顾祝同没有多少关系或往来。

李宗仁在抗战中最为自得的事,除了取得台儿庄大捷外,就是拢得住杂牌。顾祝同比他还要强,顾祝同是“全控”,谁都拉得住,见面时,无论是谁,都要客客气气地称他一声“墨公”。

能够如此,缘于顾祝同颇得士卒之心。

顾祝同是一个足以比肩李宗仁的“杂牌控”

在那个武将纵横的时代,会练兵的不乏其人,其中尤以冯玉祥为典型。老冯平时都跟当兵的穿一样的灰布军装,就差跟大伙滚一个坑头上了,但是士兵一旦遭到裁撤或受伤被迫离队,则又弃之如敝屣,连衣服上都要用红印打上一个斗大的“废”字。不唯走的人伤心不已,留下的亦有兔死狐悲之感。

在顾祝同的部队里,如果你因为这个原因退伍,甚至哪怕是年纪大后,厌倦了当兵打仗,他都会主动把你安置到他所办的农场里去,到那里养老送终。

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去,不过即使这样也不会空着手走,顾祝同会给些钱,让你回家做点小买卖、小生意什么的。

顾祝同不光办农场,还办学校,而这些都是为了他的退伍士卒,前者收容伤兵和老兵,后者帮助退伍官兵的子女入学。

对于战死或受伤的官兵,顾祝同会给予比规定多得多的安家抚恤费,有短时间离开他的部下,回来后仍然既往不咎,能重用的照样重用。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宽厚,是超常的宽厚,因为这不是以功利为出发点的。

吴起是战国时的名将。《史记》上记载,士兵长了痈疮,这位三军主帅竟然能俯下身子帮他吸去疮脓(“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伟大吧,可是人家士兵的母亲知道后,却大哭了起来。

这位母亲很聪明,她明白,将军给儿子吮脓不是白吮的,你得拿性命去回报啊。

对于顾祝同来说,那些退伍官兵已经不能再扛枪打仗了,似乎没有理由对他们那么好。

然而,这就叫真心。

他们帮过你,为你鞍前马后,流过血,卖过命,所以你不能抛弃他们,得时常念着他们的好。

道理是道理,然而没几个人能做到,顾祝同遂有“军中圣人”之名。

他在第三战区,也如此统驭全军。大家都看在眼里,“废”了的你都待他如此之厚,我们这些还能干的,又岂会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