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聪明人(第2/4页)

道理很简单,没了地盘,只要有枪在手,迟早还能获得新的地盘,但假如无枪,地盘是肯定无保障的,迟早会被别人抢去,那就真正人财两空,一无所有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中原大战。那一场大战下来,还能保得人枪的,都能勉强爬上岸,打得一个不剩的,就只能喝着水,咕嘟咕嘟直接沉到水里面去了。

韩复榘从避战保鲁一下子退到了避战保鲁军。

他急着要跑路,但一时间又脱不了身,原因倒不是怕蒋介石或者李宗仁拦着,而是日本人不给他这个机会。

当时山东面临的形势是,日军还没有渡过黄河,也未从胶东沿海或青岛登陆。

迟迟不渡黄河,不是因为鲁军挡在那里过不来,而是双方在谈价码。

出面谈价的本来是华北老特务土肥原。土肥原当年纵横华北,人脉十分深厚,在他提出的洽谈名单上,不仅有韩复榘,还有石友三、万福麟,甚至于商震。

这些所谓的华北实力派皆为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高手,他们也都曾向土肥原做过“恭顺”的表示,其中万福麟还按照土肥原的要求,暗中一退再退,屡屡回避作战,这也是津浦线战场为什么一败再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你要他们现在就明着做汉奸,那个压力就太大了,谁也不愿意,最多是你不打我,我不打你。

土肥原潜入中国内地多年,熟悉这里的人情世故,知道不能将这批人逼得太急,但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却认为应一竿子到底:要么做汉奸,要么投降,别无第二选择。

土肥原再拗也拗不过华北方面军的老大,只得甩甩手躲到一边去。

寺内自己派人去与韩复榘谈,不仅盛气凌人,而且一开口就是要让韩复榘直接宣布山东独立,实际就是下水当汉奸。

韩复榘这边的出价,则最多是避战保鲁,我不出来跟你打,你也别进来,汉奸暂时还不想做。

双方一时谈不拢,日本人也暂时未动手。

对急于脱身的韩复榘来说,这一情景很令他尴尬。

既然谈不了,那就得跑路,但敌人不来攻,你却先退走了,连仗都没怎么打,方方面面没法交代啊。

不久之后,韩复榘又听到一个消息,觉得不能再耽搁了。

被划到一战区的宋哲元不仅出击未果,还把大名给丢了。大名在济南的西南一侧,此地一丢,便有截断他往鲁西南撤退的危险!

赶快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此前,中国统帅部为杜绝前线争相后撤的现象,特地下达一纸严令,要求各个战区守土有责,一人管一摊,也就是说,你在你那个战区里抗战,千万不能跑到别人的战区里去。

韩复榘才不管这些,他把自己的集团军总部一口气搬到了河南,也就是一战区那里去了。

谁都看得出,这是要准备溜了。

别人这么说他,他并不否认,而且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

你们看,南京不是都丢了吗,证明我们在东边是守不住的,不如西撤到平汉路以西,等国际形势变化,合盟国之力反攻,再行收复国土。

话讲得很好,很漂亮,连兵学泰斗蒋百里都说韩复榘此人颇有些歪才。

获悉韩复榘心猿意马,不思防守山东,始终在关注着抗战进程的蒋百里心急如焚,亲自赶了过来。

蒋百里对韩复榘说,你说的那些话没错,可是不够。

为什么呢?

西撤是肯定要西撤的,但要看怎样撤。

我们必须撤得有条有理,如果大家都乱哄哄,自作主张地往西跑,那不叫撤,叫败退。这样即使到了西边,还是一团糟,就是好的国际形势来了,又有什么用?

换句话来说,我们可以等待反攻,但反攻也得看如何反攻,消极的反攻等于不反攻。

就时间而论,你在没西撤之前,就得准备东返。从空间而言,西部有西部的准备,东部也得有东部的安排,不是一撤到西边就万事大吉,什么都不用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