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夭折了的速度

 

南方的战火还在继续燃烧。

燃烧的地方在上海,仿佛是五年前一·二八淞沪会战的继续,所以也被称为第二次淞沪会战。

的确是太相似了,连中方指挥官都和过去一模一样,他就是当年的第五军军长张治中。

对于一·二八淞沪会战的结果,张治中和蔡廷锴的心情当时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既无比伤感又心有不甘。

第五军是半途之中才参战的,张治中因此认为,主要还是准备和力量都不足,若再弈一盘,未必不能取得胜局。

秘密

 

1936年2月,南京政府为了准备对日作战,把全国划分为几个国防区,张治中奉命兼任京沪区长官。

所谓准备,是秘密的准备,不仅不能大张旗鼓,若是透出一点风声让日本人知晓,没准还会惹出祸来。

张治中的公开身份仍然是黄埔军校教育长。

有一天,他在自己的教育长办公室旁边另挂了一块牌子,名曰:高级教官室(高教室)。

随后,张治中又在黄埔军校挑选了一批学生,文武兼有,充作“高级教官”。

教育长挑选和安排教官,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人会觉得奇怪。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张治中对“高级教官”们还有班规:绝不允许把高教室的事情给泄露出去。

给学生上上课而已,能有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秘密大了,因为“高级教官”们并不是在上课备课,而是在办公室里研究怎样对日作战。

没有人知道,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却是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司令部!

高教室原设在南京,后来出于实地侦察的需要,又迁往苏州,这么一来,再叫高教室好像就不怎么合适了,遂改名为“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

带着学生出来野营,所以建了一个流动性的临时教务室。

无论高教室,还是野营办事处,张老师实行的都是机关学校化,就好像大学里的博导带研究生,前者出了课题,后面这些学生便带着课题去研究和实习。

实习的主要区域,当然是大上海。

张老师出的第一个课题,叫做如何攻。

攻,具体来说就是攻虹口,要点在熟悉敌情。

这回你派保安队都没用了,因为保安队也不能进入日租界。只有让学生扮便衣,分批进入虹口,然后逮着机会就把海军陆战队所在的那些街垒和地堡都一一画下来,并按顺序统一编号,标志在1:5000的地图上。

除此之外,又按照侦察情况,另外编一本册子。在这本册子上,详细说明每个据点通道的位置,射击朝向,有多少兵力,里面可能配什么武器,全都十分具体。

张老师出的第二个课题,叫做如何守。

 

张治中具有教官和指挥官的双重身份

守,具体来说就是守闸北,要点在修筑工事,但是按照“淞沪停战协定”,中国正规军是不能公开进入市内的,更不用说开着工程车去了。张治中采用了一个办法,即把学生们化装成保安队,利用这个通用身份证到闸北一带修筑秘密工事。

既然叫秘密工事,当然不能让别人看见,得筑在房间里。要说这本来是不可能做到的,毕竟是大上海,哪有一帮大老爷们在民房里搞装修,而一点风声都不漏的。

但是张治中在上海找到了一个重要人物,有了此人,一切水到渠成。

他就是杜月笙,别看人家是黑社会老大,但特别爱国,不光帮着租房子,甚至还把自己家的房子都让出来,给部队修工事。

于是,在闸北一带就多出了很多神秘的房子,外面看看跟普通民房没有什么区别,但进去一看,才知道里面充斥着钢筋水泥掩体。

这些掩体,采用的是分解式设计,也就是像我们搭的积木一样,可以零拆。它们也不是到了上海才临时浇筑的,而是先在后方造好,趁晚上运进上海,然后再组装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