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4/21页)

根据侦察兵的情报,第27师团在永新只留下了少部分兵力,主力已经离开,去了下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就是遂川。

迂回进攻一向是日军最惯用的进攻战术。第27师团为增加胜算,也照搬了这一战术,除用两个联队从正面进攻遂川外,还计划派第2联队穿过茶陵,从井冈山区迂回至遂川以西。

日军在迂回战术上可谓驾轻就熟,少有不成功的例子,但这次他们一头撞到了墙壁之上,而建造这道铁壁的正是第四十四军军长王泽浚。

同是“军二代”,与杨汉烈不同的是,王泽浚没有走军校这条路,而是高小毕业后即在王缵绪的部队里当兵打仗,属于行伍出身。

从基层军官逐级递升,到担任军长,接王缵绪班时,王泽浚已有几十年军事经验,也就是说,他并非战场上的菜鸟,只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是能好好打上一仗的。

“天时”,是王泽浚已无路可退。他深知自己的防线一旦被日军穿越而过,不仅遂川会陷落,机场上的空军和飞机都可能因来不及撤退,而被一网打尽,所以他在这一战中下足了血本,也动足了脑筋。

“地利”,是王泽浚负责的防线位于茶陵东南,井冈山以西,全是连绵起伏的丘陵高地,川军对这种地形比较适应,其中的马溪滩阵地,事后尤被日军称为“天险”。

最后一个“人和”,驻守茶陵附近的是第161师,这个师在第四十四军的地位,如同第三十四师之与第三十集团军,属于核心主力,从长衡会战起,就一直担任主攻角色。

第2联队长樱庭子郎大佐显然对自己将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他安排一个大队留守茶陵,带着另外两个大队,组成樱庭支队,径直往前攻去。

最初的情形看起来还不错,在半夜突破守军的警戒阵地后,樱庭支队第二天拂晓就得以到达马溪滩。

樱庭的噩梦也就此开始了。

1945年1月20日晨,两个大队一东一西,一左一右,在炮兵部队的掩护下,并列攻向马溪滩。

两个大队的精锐日军,攻击力相当凶猛,但王泽浚并不示弱,他亲自上阵,指挥官兵们依托坚固且大纵深的防御工事,从多个角度对日军进行阻击。

在马溪滩之战中,王泽浚的军事指挥潜能被完全激发了出来。坚守正面的同时,他又派出一部,从外围涉水迂回至日军侧背,突然一斧头劈了过去。

当迂回战术专家被人用同一招暗算时,那真是有一种乱棒打死老师傅的感觉,樱庭支队的进攻马上就出现了变化,节奏和步伐都乱了起来。

“天时地利人和”又组团驾到,应验在了第161师身上。

这时候的天时,是真正的天时:连续小雨,云雾低迷。由于天气恶劣,群山丘陵皆若隐若现,使得樱庭在观察和指挥上一筹莫展,他的两个大队也无法做到协同一致,甚至有时部队还会陷入联络不上、前后脱节的困境。

地利配上天时,本来已经很严峻的山地,下过雨之后,变得更加湿滑难行,要攀上前面的岩石难如登天。“人和”亦达到极致——军长亲自出马,指挥果敢敏捷,第161师群情振奋,作战的情绪非常高,让进攻的日军碰了一次又一次壁。

1945年1月22日晨,樱庭召集手下的两个大队长进行商议,决定寻找空隙再攻一次。

日军卷土重来,造的声势很大,王泽浚也相应把正面防线往后进行了收缩,但是樱庭反而不敢继续深入。

马溪滩阵地的纵深极大,有着不小的回旋余地,纵使正面让开,两侧蜿蜒相连的山地工事上仍有重兵扼守,犹如是张开的嘴巴,随时可以把疲惫不堪、遍体鳞伤的猎物一口吞下。

1945年1月23日下午,樱庭被迫作出新的决定:趁部队尚有战斗力,及时撤身转向,以免被钉死在马溪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