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喋血行军路(第4/17页)

有人辛苦赚钱,有人却在败家。王陵基当即在总部召开营长以上会议,对战役成败进行检讨,让韩全朴仔仔细细地汇报作战经过。

汇报时,大嘴还不肯老实交代,始终闪烁其词,又想靠蒙混侥幸过关。

王陵基大为震怒,彻底失望:多难可以兴邦,多演只能穿帮,我看你连马谡都不如!

他忍不住揭穿了对方老底:“这次失败,你以一师之众,被四五百日伪军打得望风而逃,还不执行总部命令,致使人民遭受重大损失,几乎影响整个战局,你让我如何下台?”

王陵基挥泪斩马谡,不过没有将韩全朴杀头,只是予以免职,将他打发走路了事。

在川军将领中,若以自岸自傲和军事才能而论,王陵基和杨森最为接近。影珠山作战的间隙,杨森还亲率主要幕僚,轻装来到第三十集团军总部,和王陵基进行了会晤。

握手是握手,较劲是较劲。“王老师”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心里始终藏着一个励志哥,而且从不认为自己比杨森差到哪里去,要说差,就是部队太差了,被这些大大小小的马谡一拖后腿,有多少力也使不上。

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团军一共两军四师,全是乙种军。灵官朝思暮盼,天天做着梦都想把这两个军变成甲种军。为此,他和一班幕僚商讨来商讨去,始终不得要领,最后决定亲自去找陈诚讨个计策。

陈诚不光做过王陵基的上司,从那以后,两人私交也不错。

枣宜会战后期,陈诚被蒋介石紧急任命为第六战区司令官,以抵挡日军的进攻,但襄河河防被突破的速度超过了他布防的速度,未几,宜昌即被日军攻陷。

陈诚原本在蒋系阵营乃至整个国内军界炙手可热,其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至有“小委员长”之称,但因失守宜昌,声名一下子跌落谷底。

后来陈诚去重庆,正好王陵基也在重庆述职,他就邀了刘航琛等人一起请王陵基吃饭。席间刘航琛喝醉了,谈到宜昌失守,颇有讥讽之意,陈诚当时感觉很是难堪,王陵基立即起身,说:“你们都不了解陈长官(陈诚),我深知陈长官为人的伟大。他这个人勇于负责,凡是遇着险恶局势和他人不敢承担的任务,明知必败,也要为领袖分忧担过。”

王陵基的意思是宜昌换谁都守不住,陈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应该以此对他进行苛责。

王陵基这么说,并不完全是在拍陈诚的马屁。在前线打仗打得越久,他对抗战的艰苦程度越有认识,这哪里是后方这些清谈之客所能想象的呢?

陈诚在武汉会战的问题上曾谅解过王陵基,如今王陵基也很能体谅陈诚的不易和难处。

陈诚听后极为感动,两人的友善关系由此也可见一斑。

王陵基找到陈诚,得知他的来意,陈诚态度很明确:“当前要增加编制,事实上有困难。”

有困难,就是直接给打了回票,第三十集团军不可能升为甲种军。

没办法,军饷紧张,决定了编制也十分紧张,想升甲种军也可以,要么你得有云南滇军那样深不见底的背景,要么就得拥有第十军、第七十四军那样的战斗力。

王陵基苦着个脸,别提有多懊丧了:都说梦想可以照进现实,谁知还是现实粉碎了梦想。

陈诚本身是从战场上历练出来的,对带兵很有心得。

他给王陵基分析了一下第三十集团军的状况,说你为什么指挥时老是觉得不能得心应手呢,不全是缺乏装备,或兵力不足,主要问题还是兵多将少。

第三十集团军的兵有四万多,将只有二十几个,用二十个将指挥四万兵,等于一人要指挥两千人。用陈诚的话来说,“是有些不好”。

陈诚给王陵基支了一招,让他跟王缵绪学,不扩反缩,主动裁去一个军,编成三个师的军,多下来的师由总部直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