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为理想而战

杨森:生于四川省广安市龙台镇。时任第二十军军长。

张发奎:生于广东省韶关市。北伐战争中,参加了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战役,升任第四军军长,但在抗战中战绩平平。

冈村宁次: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陆军大学第二十五期。曾参加过日俄战争,富有谋略,被称为是日本军界罕见的名将。时任第十一军司令官。

杨汉域:生于四川省广安市。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十九期,他是杨森的侄子,也是“杨家将”中最先崭露头角的大将。时任第一三三师师长。

李家钰能打得好,除战术得当外,与第四十七军在武器装备方面上了档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武器是多么重要,大家都朝思暮想,像李家钰那样为了打通关节,不惜“走猫步做鸟事”的事例,在当时不胜枚举,几乎是个普遍现象。

不过有些人就不用这么麻烦,他们有老头子直接批的条子,比如杨森。

淞沪会战后,杨森奉命率上一个较为完整的旅,跑步前进,去防守虹桥机场。正值晚上,大雨不期而至,一路走得很是辛苦。到了机场一看,到处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机场这么大,目标如此显著,兵力又这么少,杨森感到一筹莫展。

正在他为如何排兵布阵伤脑筋的时候,上级命令传来,要他立即放弃机场,向苏州开拔。同时又特地叮嘱杨森,行军速度一定要快,否则会被前方撤下来的部队绊住。

被撤下来的部队绊住?这该有多少撤退部队。杨森的心马上沉了下去,凭借直觉,他知道大事不好,淞沪会战肯定失败了。

果然是如此,跑吧。

上海市郊的大河小溪星罗棋布,走一段路就要过一座桥。杨森的部队秩序井然,行动迅速,一路有桥可过。只苦了那些行动迟缓或落在后面的部队,好不容易赶到河溪边,桥已经被炸了——这些留守的炸桥部队为了自身安全,往往不管后面的部队到没到,先炸了好自己跑路。

后续部队本来军心已乱,一看退路没了,立马崩溃,枪械马匹抛弃一空,人马一哄而散,其景惨不忍睹。

杨森为之痛心疾首,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先顾着自个了。

到了苏州,奇遇来了,那个因桥梁被炸而未能投入战场的旅,正在苏州,而且因没有参战,还是完整的一个旅。

众人相遇之后,彼此欢呼拥抱,痛苦抑郁的心情才算有所释放和缓解。

一个完整旅,再加一个不满员的旅,第二十军的战斗力总算又部分恢复了过来。在到达常熟郊外时,正逢日本海军陆战队从长江上登陆,准备迂回无锡,以截断京沪铁路,消灭上海撤退部队。

第二十军凭借国防工事,在常熟城郊与陆战队激战两昼夜,完成了掩护任务。

在几乎已看不到什么成建制部队的情形下,第二十军显得奇货可居。于是战区又命令杨森去参加南京保卫战,任务是驻守秣陵关。

为了避免空袭,第二十军取小道昼夜急行。在经过丹阳车站附近时,看到敌机疯狂轰炸难民,第二十军激愤不已,遂架起机步枪,对空密集射击,一架敌机被打中后起火坠落,其余敌机扇着翅膀逃之夭夭。

杨森要去的秣陵关是一座镇,位于南京市东南,辛亥革命时期,新军曾在这里发动起义,从而揭开了南京光复的序幕。在杨森的想象里,此处应是兵家必争之所,不料去了一看,既无险要,更不见关隘,和虹桥机场一样,又是一处最难守的平地。

杨森暗暗叫苦,转而一想,京沪杭一带曾建有许多国防工程,常熟城郊有,秣陵关定然也有。管事的早跑了,杨森找来老百姓,不知道是老百姓怕这里打仗会给当地惹来是非,还是真的不知情,反正什么都没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