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偶像的破灭

田颂尧:绰号“冬瓜”,生于四川省简阳市。时任第二十九军军长,为对付入川红军,被蒋介石委任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

徐向前: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红四方面军入川时,出任总指挥。

王铭章: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与红军作战时,担任第二十九军第四师师长。

杨森:生于四川省广安市龙台镇。时任第二十军军长兼任第四路军总指挥,其人骁勇善战,被称为川中第一战将。

刘存厚:生于四川省简阳市。任第二十三军军长,他是川军“武备系”的核心人物,但在红军入川时,其部已衰弱不堪。

刘湘:字甫澄,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在历次四川内战中取胜,逐渐统一四川。时任第二十一军军长兼四川“剿匪”总司令。

刘从云: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刘湘的军师,“孔孟道”教主,帮助刘湘实现了“以神治军”。

王陵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刘湘帐下的首席大将,时任四川“剿匪总部”第五路总指挥。王陵基长于军事,其战绩可与杨森相媲美。

范绍增:绰号“范哈儿”,生于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袍哥出身,有上山为匪的经历。在刘湘手下任旅长,曾出川攻打贺龙的红三军,之后又参加了对红四方面军的围追堵截。

唐式遵:绰号“唐二瘟”,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与潘文华同为刘湘最亲信的战将,但军事指挥能力并不出众,且被指缺乏阳刚气质。

邓锡侯:字晋康,绰号“水晶猴”,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时任第二十八军(后番号改为第四十五军)军长兼第一路军总指挥,他为人圆滑,因此方方面面都吃得开。

李家钰:字其相,绰号李矮子,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当时依附于刘湘,并被刘湘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他作战勇猛,不惜气力,在二线川将中可排第一位。

刘湘率诸侯联军与刘文辉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场好戏的始作俑者田颂尧却不见了。

不是冬瓜不爱热闹,而是不得不缺席。

我们熟知的第四次反“围剿”,以蒋介石碰得头破血流而告终,不过这个失败指的仅仅是进攻中央红军失败。在打击另外一支红军,即红四方面军时,他得手了。

在发起第四次“围剿”后,蒋介石即亲自督师武汉,集重兵围攻红四方面军所在的鄂豫皖苏区,其麾下悍将卫立煌率先攻陷了安徽金寨。

如今的金寨,只是大别山里的一座偏远小县,但当时的地位非常显要,乃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甚至被作为安徽的临时省会。卫立煌攻克此地,对击破鄂豫皖苏区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红四方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大别山,溯汉江西上。

那时节,田颂尧正调兵遣将,当着刘文辉的面拿板砖拍自个儿的胸脯呢。他听到风声,说红军已到了陕南,陕南与他的川北防区离得很近,这让冬瓜心里立刻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起来。

直到有一个人给田颂尧来了封信,读完这封信,他才松了口气。

来信的人叫邝继勋,原为邓锡侯手下的一名旅长,现为红四方面军的军长。邝继勋在信中对田颂尧非常客气,口口声声称他为前辈,说要借路经过川北防区,请他高抬贵手。

冬瓜是个没多少脑子的人,他把红军当成了跟他思维差不多的四川诸侯,当下便信以为真,放心大胆地将主力从防区抽到了成都。

可是随后传来的情报却渐渐不妙起来,说是在防区内发现了红军便衣的踪迹。这些便衣化装成磨刀匠,一边走街串巷,喊着“磨剪子哩戗菜刀”,一边绘制地图,其所绘地图都非常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