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狼牙山(第2/2页)

但是,冈村组织的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扫荡,给华北抗日根据地造成了极大破坏。1942年冀中“五一”大扫荡,使我军在冀中平原的根据地几乎全部损失。5月25日,八路军总部转移到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时陷入日军重围,左权掩护彭德怀和机关人员分路突围,不幸牺牲。扫荡过后,华北抗日根据地缩小过半,只能在太行山深处坚持斗争。抗战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

为了困死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日军在平汉铁路沿线修了几百千米的封锁沟,切断了平原地区向山区输送粮食的道路。当时太行山区又遇到严重的旱灾,根据地军民几乎到了断粮的境地。为了渡过难关,改善处境,中共中央决定改变策略,毛泽东指示各级干部:单纯的军事斗争,表面上的尖锐对立,将引起敌人的残酷镇压,其结果会造成群众的恐惧,要善于隐蔽自己,保存实力,保护民众不吃亏;允许采取两面政策,长久坚持,一切只顾一时痛快的拼命斗争而不知转弯的办法都是有害的。此后,八路军在太行山里搞生产自救,精兵简政,不再轻易发动大规模作战。冈村也感到实力不济,太平洋战争抽走了华北最精锐的师团,冈村也没有能力再大举扫荡,只能维持华北的局面了。

一位元帅说:中国抗战的胜利是熬出来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咬牙坚持,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能等到胜利的一天。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平原地区的部队和干部,陆续撤到太行山区休整,养精蓄锐。在日军的力量逐渐削弱下,太行山根据地组织了小股的武装工作队,再次深入“敌后的敌后”,恢复平西、冀中等平原根据地。在通往太行山的各条通道上,都建立了秘密交通线。1943年,中共中央将各根据地的领导干部集中到延安,进行整风学习。太行山南部的滏口陉,这时成了出入太行最重要的通道。山东、华中等根据地的领导人,都是从这里转赴延安的。刘少奇从山东根据地转道河北沙河,通过平汉路,然后经武安、涉县进入太行山,到达八路军总部驻地左权县麻田镇,再通过同蒲路进入吕梁山区,从晋西北渡黄河到延安。陈毅则是从华中辗转到河南安阳,过平汉路后沿着清漳河北行到麻田,然后经太谷进入吕梁山。麻田镇地处滏口陉的北端,是当时最大的交通中转站。各地领导干部经太行山赴延安,由秘密交通站接力护送,通过多处敌人封锁线,却没出一次意外。刘伯承元帅指出:“太行山,不仅在抗战初期是我们据以开辟冀南和冀鲁豫地区的支点,在抗战中期,还支援了平原地区的斗争。在形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冀南和冀鲁豫地区的许多干部和一部分部队则调到太行山区来休整、训练,成为支持整个山地、平原游击战争的基础。这样,山区和平原互相配合,充分地发动群众,军民团结一致,就形成了不可战胜的雄伟力量。我们就是依靠这个力量,坚持了艰苦、复杂的斗争。”这是对太行山最高的评价,也是对太行山抗日战争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