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世民称帝(第3/8页)

没错,李世民对父亲是不放心,虽然兵权已在自己的手里,可父亲毕竟还是皇上,谁知道他会不会以皇上之名,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来呢?

李世民退出武德殿后,陈叔达和萧瑀走到李渊身边(裴寂已经被李世民派人隔离,不允许他靠近李渊),劝慰他说:“陛下,太子和齐王既然已经身亡,太子之位空缺,微臣倒觉得,不如立秦王为太子!”

李渊凄然一笑,心想,真是一环套一环呀,他哥哥的尸体还没变凉,他就等不及要当储君啊!虽然这么想,却没有这么说,只是问:“你们觉得,他能胜任吗?”

“陛下,此祸已出,且早听说太子和齐王想在昆明池刺杀秦王,这么看来,此事也只是秦王的回击而已,倒不能全怪秦王!”萧瑀说。

李渊又是轻叹一口气,他知道陈叔达和萧瑀一直都偏向李世民,可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两位爱卿所言极是,也许,太子位早该是他的。”

那时候的李渊确实有些后悔,自己为何不早早立他为太子呢?说不定还能避免骨肉相残,毕竟李建成为人更仁厚,不会做出夺储位、杀弟的事情来。

公元626年7月10日,也就是玄武门事变的第三天,李渊正式册封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下诏:“自今日起,无论军事、政治及其一切大小政务,皆交由太子裁决之后再行奏报。”

那时候,李渊的皇帝身份,实际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天下已然不是他的了,即便他依然被称为皇上,又如何?就像他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原起兵,然后夺得长安,立一傀儡皇帝一样。此刻的他,也就一傀儡皇帝。

一切都将按太子李世民制定的轨迹运行。李渊的政治生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时已经结束,他要像他曾经立的傀儡皇帝一样,接受他的二儿子李世民的安排。

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他用他的谋略、胆识、魄力,以及残忍、凶狠,除掉了他的政敌——他的哥哥和弟弟,取得政变胜利,顺利地坐上了他曾经梦寐以求的储君之位。

那一年,李世民27岁。

(2)

李世民正式入住东宫。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世民的第一把火是上奏李渊,罢免傅奕。理由就是,他提出的灭佛、毁寺院让民怨沸腾,为了让天下安定,可恢复僧、尼身份,重修寺院,以慰人心。

李渊当然准奏,只能准奏。而这一把火,确实让李世民获得了更多的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他要逐渐把失去的人心找回来。

第二把火,李世民向李渊奏请,说朝中各位官职不变,唯一变的是东宫官属。

这又是李世民的过人之处,用弑兄杀弟得来的太子位,怎么说都有些心虚,如果再大肆对朝中官吏进行变动,难免会引起不安和躁动。

此刻,他需要的是安定。

当然,东宫官属也都由曾经的秦王府的部分亲信担任: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恭、程咬金为左、右卫率;虞中南、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洗马……

第三把火,是重用东宫和齐王府的文臣。不过对于魏征,李世民却并没有直接启用,而是召来房玄龄和杜如晦,征询他们的意见:“二位觉得魏征这个人怎么样啊?”

“此人可大用!”房玄龄说。

“此人若能为殿下所用,是殿下的福气!”杜如晦也说。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直都为魏征未能成为秦王府的幕僚而遗憾,此时见李世民提起,便竭力推荐。

“哼!”李世民冷笑一声,“重用他?岂不是引狼入室?”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心想,这殿下做了太子,怎么倒变得小心眼了?

“殿下!此人不仅能谋善断,且很识时务,虽然他曾是前太子的人,可如今太子是殿下您了,他若能被殿下所用,定会忠诚于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