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玄武门事变前奏(第3/17页)

王晊也就是在那时,从武功县——李世民的出生地来到长安,想要投奔到秦王府门下的。不过,一个一文不名,既不能文也不能武的老实巴交农民,怎么可能进得了当时门庭若市的秦王府?别说进去了,就是能见上秦王李世民一面都难。

王晊在秦王府门口几次求见都无人帮他传话,可又不甘心离开,便在秦王府门口徘徊。两日里,因没有进食,头晕眼花,连走路都踉踉跄跄的。也就在那时,秦王妃长孙氏从府里出来,正要坐轿外出,见一个面黄肌瘦的人在秦王府门口走来走去,有些疑惑,便令人去问怎么回事。

得知他是武功县来的,且想投奔秦王府后,长孙氏生了怜悯之心,令人将其带入秦王府,并安排了饭菜,还让他在府里住了一宿。

也算他运气好,长孙氏竟然没有忘记此事。晚上睡觉时,将此事说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刚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对他来说,那些能文能武者才是他纳入门下的目标,这样的人,他不需要。

“这个人是老家来的!”长孙氏说,“人看着也老老实实的,是否可以留在府里呢?”

“夫人又妇人之仁了!”李世民笑笑说,“每天投奔我的人那么多,我岂能都安排进府里?”

“可是他……”

长孙氏还没说完,便被李世民一下子搂在了怀里。

“不说他了,明日给他些银两让他走吧!”李世民说着话,已经和长孙氏亲热起来。

一番亲热后,长孙氏倒忘了此事了,李世民突然说:“夫人觉得那个人怎么样?”

长孙氏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忙问:“谁?夫君是说谁怎么样?”

“就是你说的那个从武功县来的。”李世民说。

“哦,是说他呀!看着老老实实,瘦瘦弱弱的!”长孙氏说。

李世民沉吟片刻说:“好!明天我见见他!”

长孙氏不知他为何会改变态度,但却也没问。对长孙氏来说,李世民没主动和她说的,她从不主动问。

第二日,李世民不仅见了王晊,还把王晊带进了他的书房,两个人在进行了一番密谈后,王晊离开了秦王府。当然,他并没有离开长安,而是进了东宫。

那时候,王晊进东宫并不难。秦王李世民自被封为天策上将,秦王府和东宫之间的对立情绪就越来越强,看着秦王府人才济济,东宫的人很是羡慕和嫉妒,太子李建成更是四处招揽人才。当然,招揽人才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的威望,树立好口碑。虽然王晊不是人才,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可王晊是老家来的,是故人,且还是被秦王府“赶走”,甚至“污辱”过的。如果自己对故人的态度和李世民截然相反,不是就能显示出自己比李世民更重情重义吗?

于是,太子李建成好心地收留了这位“恨”秦王李世民的无名小卒。

刚进东宫,王晊还只是一名杂工,不久就因老实憨厚、做事认真而做了率更丞(专门看时间的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时候的太子李建成就是这么想的。可他不知道,王晊是秦王李世民安插到他身边的探子。

当时,李世民在见到王晊后,看他虽然老实却也机灵,便决定让他做自己的探子,进东宫。

“能为秦王殿下效力,小人很高兴,可是……可是东宫……东宫小人能进去吗?”王晊当时说。

“只要你按本王说的来做,肯定能进去。”李世民自信道。

于是,王晊在李世民的一番耳语授意后,几日后便顺利进入东宫。当然,李世民也遵守了自己的承诺,给他了很多好处,让他在长安娶妻安家。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除了李世民和长孙氏知道外,没有任何人知道此事。

(3)

李世民听王晊说完昆明池谋杀计划后,突然站立不稳,一个趔趄。幸亏王晊反应快,用身子挡了一下,李世民这才站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