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策上将(第3/10页)

弘义宫在安定坊内,位于宫城西面,在北墙光化门和景曜门之间,地势北高南低。李渊当初为李世民选择这样一块地方修建住所,就是知道李世民喜欢山水,因此,弘义宫不仅有山,还有水。

从承庆殿迁到弘义宫的那天,整个长安都轰动了。那天早朝时,李渊亲自将一块他亲笔所写,有着“天策府”三个金光闪闪大字的匾牌赐给了李世民,随即还启驾卤簿,令百官将此匾送往安定坊的弘义宫。

这么做,有“如朕亲临”之意。

如此规格,也只有对他秦王李世民了。李世民虽然心里乐得开了花,激动不已,却也跪地力辞,声称自己的所为绝对不配皇上给这种荣誉。这是李世民的聪明。父亲这么做,百官也看到了,足够了。他竭力推辞,也是为了给百官看。他知道在这种时候,越谦逊越好,干大事的人都知道,不到一定时候,招摇只会坏事。

果然,李世民的这一举动,再次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也让李渊倍感欣慰。之后,送匾仪式改为简仗送匾牌。即便是简仗,派头也不小,光朝廷重官、侍从护卫、鼓乐旗盖、车骑扇辇、清道杂役等,差不多就有三千人。

三千人排成一百二十列,缓缓由太极宫向弘义宫前进。如此荣耀,千古难寻。终于,在围观民众的热烈迎送下,三千护送匾牌者到了弘义宫大门处,最后又在储君——李建成的主持下,将金匾立在了弘义宫大门上。

那天,阳光明媚,太阳照在金匾上,越发的闪亮。看着金光闪闪的“天策府”三个字,有三个人心情复杂。最高兴的当然是李世民,不过,再高兴再激动,他也极力掩饰;而那太子李建成呢,既羡慕又嫉妒,他也在极力掩饰;最不高兴,也最不满,甚至还心怀恨意的,当然是那齐王李元吉了。

“凭什么要给他这样的荣耀?他不就是运气好,碰到了笨蛋窦建德、蠢猪王世充才打了胜仗吗?哼!如果不是本王带兵围困洛阳,他怎么可能在虎牢关赢了窦建德?如果赢不了窦建德,那王世充还会投降吗?”

李元吉内心的嫉妒和愤恨,掩饰都掩饰不住。同样是藩王,同样是嫡系子,同样参加了攻打窦建德、王世充,为何李世民有如此荣耀,他李元吉就没有呢?太不公平了。

李元吉的不满,是从父亲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时就开始的。这种不满在挂匾时被推到了极致。满面春风的李世民让他火冒三丈,恨不得上前将那金匾扯下来扔掉,狠狠踩上几脚。

“真不知道父皇是怎么想的,封他什么天策上将,还给他修建这么豪华的天策府!”

李元吉的眼光看着弘义宫,看着弘义宫那金光闪闪的“天策府”三个字,嘴里嘀咕着自己的不满。他实在忍不住了,憋得快发疯了,他需要找个同谋。

于是,他走到太子李建成身边,小声说:“看看!看看!这派头,比你的东宫都大!他以为他是谁?他以为他是太子?”

李建成看了李元吉一眼,颇尴尬地一笑。他也想说“你以为你是谁?别忘了我才是太子”,可他不能说。他要把储君的高姿态展现给每个人看:封你天策上将又能怎么样?为你另建弘义宫又能怎么样?你不终究还在我之下!

当然,内心的这些话,他只能烂在肚子里的。他不能像李元吉一样,什么话都说。他说出的话是另一种意思:“四郎,切莫这么说,二郎为李唐大业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这是他应得的。”

“哼!难道你我就没有立功吗?”李元吉翻着白眼,看了李建成一眼,“打窦建德、王世充,我也去了!那刘黑闼最后不还是你擒拿的?怎么都成了他的功劳了?他……”

恶言恶语就像洪水,一决堤便控制不住了。声音也越来越响,李建成不得不打断了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