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英雄惜英雄(第2/8页)

邙山脚下,李密率领部分瓦岗军又和郑军进行了一番较量。最终,无法同仇敌忾的瓦岗军大败。李密意识到众将领与他已离心离德,痛苦伤感中,抛下大家,带着几个人东逃虎牢关,去了长安,投奔李唐。

李密在大败之际逃跑的做法,让秦叔宝、罗士信、单雄信、程咬金英雄失望之极。无奈之下,他们这才又跟了王世充……

第三十四节 李密之死

(1)

李密的一生,似乎都在印证那句“时也,命也”。论能力,他丝毫不在李渊之下;论身世,和李渊也很是相似。他们的曾祖父,都曾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

李密的曾祖父是李弼,祖父是李曜,北周邢国公。父亲李宽则是隋朝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渊世袭父爵,唐国公;而李密也世袭父爵,蒲山郡公。

然而,近似的才能,相似的身世却让他们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李渊是幸运的,虽然最开始受表弟隋炀帝欺负,可到太原后就顺利起来,一起兵就成功;相比李渊,李密的运气就太差了,先是跟着杨玄感起兵失败,随后又去了瓦岗寨,虽然在瓦岗寨尽显王者之气,却先失人心,后阴沟里翻船,败给了王世充,不得已归唐。

从李密的经历就能知道,他归唐是多么无奈。

李密归唐虽不情愿,李渊对李密的归唐却是真心高兴,除了李渊欣赏李密外,还对直驱长安时,他糊弄、利用李密感到愧疚。为了弥补这种愧疚,李密归唐后,李渊不仅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嫁给他,并和他以兄弟相称。

李渊以为自己这么做,李密一定会感恩戴德,自此忠诚于他。可做惯了首领,一向说一不二,在瓦岗寨又拥有一批忠诚拥护者的李密,怎会甘愿称臣?虽然李渊重用他,可毕竟还要听命于李渊,他不甘心。

居于人下,无法随心所欲,李密很失落,更不甘,他期待有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公元618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部众。李密非常高兴,虽然他还是李渊的臣,可毕竟能回旧地,能见旧部下,能重温昔日辉煌……李密一想起那美好画面就激动。更让他高兴的是,左武卫将军王伯当也随他前去。

王伯当曾是李密在瓦岗寨的雄虎将军,也是神射手。

那天,当他们离开京城,向黎阳进发时,看着身边走着的曾经雄虎英雄,恍惚间,李密竟然觉得自己还是瓦岗寨的首领。

“还是咱们的瓦岗寨好啊!”李密对王伯当说,眼睛里泪光闪烁。

王伯当听了一惊,怕这些话传到了皇上耳朵里,张了张嘴,想提醒他,但没说。李密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愿扫了李密的兴致。王伯当知道,李密自投唐以来,心里一直不顺畅。

李密仰头看着天空,蓝天白云,轻风徐徐,很是惬意。

也就是在那刻,李密有了东山再起的想法,自己如今的处境,不是和那李渊当初被隋炀帝派去太原做抚慰大使一样吗?

“莫非,这是老天的旨意?”

李密按捺住兴奋,率领部众一路东行。一路上,他都在畅想着,畅想着如何像李渊在太原,发展自己的势力。不过,李渊并没有让他的美梦做多久,在李密率众走到稠桑驿的时候,有信使从长安快马奔来,让他即刻率众返回长安。

“什么?回长安?为什么?”

李密一惊。做贼心虚的他,觉得李渊让他返回长安,一定是看出了他的异心。

那时候,李渊并没有看出李密的异心,只是对他有些不放心而已。

原来,在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后,秦王李世民提出了异议,说让李密回他领地,弊大于利,虽然李密去黎阳对安抚部下及百姓有好处,却也容易东山再起,还是留在长安保险。

李渊一听,很有道理,又征询裴寂意见。裴寂也说李密野心勃勃,放他去黎阳,无疑于是放虎归山。裴寂之所以这么说,并非真是觉得李密会谋反,而是为了报复,他针对的不是李密,而是他的冤家对头刘文静(李密是刘文静的大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