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渊步步为营夺长安(第3/23页)

众人轻声议论,等那议论声停下来后,他又说:“当然,将檄文传到各郡县后,还要注意他们的反应!”

李渊是个不允许有任何纰漏出现的人,不过也正是他的谨慎,才让他从一堆起义者中脱颖而出,进而夺得天下。

温大雅上前一步说:“遵命!”

“第二,整肃队伍,为南征做准备。这件事,就由大郎和二郎负责吧!”李渊看了看李建成和李世民说。

李建成和李世民上前一步接令。

“最后一件事,开仓放粮,与民同乐!这件事由裴监负责!”

李渊说完,又是稍作停顿,像是怕大家不理解,又解释道:“这么做的目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这也是李渊他们几个人商量好的,是笼络人心的最好方法。在百姓的饥荒之年,做这样的事,无疑可以让百姓对他们感恩戴德。

不用说,一听开仓放粮,整个太原城都沸腾起来了。李渊的起兵,是反隋还是反皇帝不反隋,在他们那里,似乎都已经不重要了。谁说不是呢?对老百姓而言,谁做皇帝,谁得天下,他们做不了主,也不愿意做主,他们只希望他们吃饱穿暖,过平平安安的日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李渊和李世民都信奉这个,这最终也成了李世民治理天下的宗旨。

第十三节 巾帼不让须眉

(2)

李渊在晋阳起兵时,他在长安的三女儿李秀英——李渊和窦氏的女儿,柴绍的妻子,也没闲着,她正一边逃避隋军的追捕,一边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去武功县的建子沟变卖李家产业。不是为了逃命,也不是为了自用,而是为了招兵买马。

既然是李渊和窦氏的女儿,自然也遗传了他们的谋略和远见,她将变卖家产所得,先拿出一部分赈济灾民,这让她笼络了不少人心,不用鼓动,便有很多人投靠她,使她的募兵顺利了很多。

有着父母的谋略和胆识,李秀英在父亲起兵时,巾帼不让须眉,拉起了自己的队伍。

李渊起兵前夕,李秀英和丈夫柴绍接到了李建成送来的急信,称父亲要在太原起兵,让他们速去太原集合。因为有些家事没处理,李秀英夫妇便没有跟李建成他们一起走,想推迟一两天,谁料等他们处理好家事,想要离开京城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通往太原的交通要道,隋军已经设立了卡哨,且在他们住处,安排了盯梢者。

“只要他们不离开柴府,就不要动手!”镇守京城的代王杨侑因和柴绍私交甚好,并不想过分为难他们。只是想将他们困在长安,好在李渊攻长安时,作为人质。

在柴府,他们还是能够随便走动的,不受限制,可眼看离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日期越来越近,柴绍急了,对李秀英说:“你父亲起兵的日期马上就到了,我们再不去就赶不上了。可我们一起走吧,目标太大,肯定走不出城的。即使走出去了,又会被追杀,纵然能躲过追杀,也可能绕了远路而错过了助你父亲起兵一臂之力的机会,怎么办才好呢?”

李秀英沉思片刻说:“这样吧!咱们分头行动!我在前门掩护你,你带一些身手好的从后门离开,父亲那里需要你们男将,我一个女人,躲起来也方便!”

柴绍先是不同意,但架不住李秀英的催促,也便同意了。其实,对于自己的这位妻子,柴绍还是放心的,论胆识、谋略,甚至身手都不逊色于他。于是他反复叮嘱一番后,同意了。

晚上,李秀英假装在正门处训斥一个家奴,以便转移盯梢者的注意力,而柴绍则带了一些人,趁着天黑,从后门离开,沿小路赶去太原,支援李渊去了。

柴绍走了后,李秀英也随即召集家奴,告诉他们,父亲在太原起兵,自己的夫君也去了,如今留在府里很危险,一旦隋军发现她的夫君逃跑了,一定会来抓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