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骄傲与灭亡(第4/6页)

于是赵高和胡亥密谋,最后还说服了李斯:

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他们就这样几个人串通,把胡亥捧上了大位。赵高这么做不奇怪,因为他曾担任过胡亥的老师,与胡亥关系匪浅。但我第一次读这段时,就不免想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赵高敢大胆去说服李斯篡改遗诏?

历史就是研究人的学问,你要明白人性,你才明白什么叫作历史。各位要往深处想,李斯是丞相,地位比赵高高得太多,赵高为什么有胆子敢做这样的事?李斯和始皇数十年君臣不离不弃,始皇将他从一个舍人提拔成为丞相,可以说就算始皇对不起天下所有人,也绝对没有对不起李斯,如果他有一丝一毫的忠心,赵高的下场会是什么?

说得更清楚一点,只要李斯不同意,赵高与胡亥的密谋,绝无成功的希望。李斯才是这场密谋中真正的关键人物,大秦之亡,不亡于赵高与胡亥,而正亡于李斯。

但是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李斯到底是什么地方露出破绽?我想,正是他的不愿通知扶苏,才被赵高看出来,原来李斯也不希望扶苏继位。

再问各位,你们觉得扶苏收到赐死的命令后,他会怎么做?

各位要明白,扶苏此时并不是无权无势的柔弱公子。扶苏不仅为人“刚毅而武勇”,更重要的是他身边有三十万大军,还有秦朝最强的大将蒙恬!

结果扶苏竟然真的就这样自杀了,诏书叫他死他就乖乖去死。他的死使得秦朝的命运走向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皇长子收到命令,连复请都不敢,立刻就服从命令自杀,秦法之弊,实在可惊可怖。

根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知道扶苏已死的消息后,“胡亥、斯、高大喜”,大喜啊!你李斯怎么能“大喜”?连汉高祖听到吕后杀韩信的消息,都还知道“且喜且怜之”,你李斯听到始皇的亲生儿子、帝国真正的继承人冤死,竟连一丝哀怜之意也没有,真是禽兽不如!

为了骗过天下人,李斯、赵高和胡亥将始皇的遗体放在车上,继续巡游的行程。不管到哪里,都假装秦始皇还活着,照样把食物送进车上。百官也像平日一样奏事,由车内的宦官冒充始皇来批阅公文,再交给大臣们去执行,没有人发现始皇已死。

各位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呢?只要有一个大臣当场询问一个问题,这不就穿帮了吗?

放心好了,不会有人问的。各位忘了吗?以前秦始皇不是曾经下令,不让任何人知道他在哪里,因此百官不能和他讨论政事,只能接受他的决定。

各位现在知道,为什么始皇死了以后,没有人怀疑他已经死了吧!因为在这一刻,他所作所为跟他活着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人能见到他,没有人能够跟他讨论事情,所有人都只能接受他的决定。这么做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和大秦的命运全部给断送了。

始皇怎会让自己落得这样的下场?

秦始皇在三十六年秋天从咸阳出发,进行他人生最后一次的巡游。等他死在沙丘时,已经是三十七年的夏天了。

李斯、赵高和胡亥将他的遗体放在车上,希望假装他还活着,但还有一个技术性难题需要克服。

是的,尸体是会腐坏发臭的,即使这是秦始皇的尸体也一样。

就算百官再迟钝,等闻到从车中传来的尸臭时,真相不也会揭晓吗?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命人在车上放着一百二十斤的鲍鱼,有人说这就是腐鱼的意思,用鱼臭来掩盖尸臭。

等等,聪明如各位想必会问,这不是太荒唐了吗?皇帝出行的车子,怎么可能放着大量的腐鱼呢?这么荒唐的命令,百官难道不起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