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宣大(四)(第2/3页)

……

出了居庸关,越过八达岭长城之后,长城外边就是宣府镇。

宣府号称“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是大明帝国北方极为重要的一处边陲重地。

宣府镇历来都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京师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师,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大明常年在这里驻扎重兵,防御北方。

等到满清兴起之后,曾经多次伙同蒙古各部落从这里扣关进入关内大肆劫掠。年前李自成的大顺朝军队西征的时候占据了这处位置极为重要的军镇,一直到这次高阳率军前来讨伐。

驻守在宣大一线的大顺朝军队是李过的部下,号称有二十万之众!不过这里面大部分都是打仗的时候在阵后摇旗呐喊,敲锅摔瓦的老弱妇孺们。真正意义上的能战之兵还不足五万人。

大顺朝中装备整齐,拥有战斗力的军队,也就是俗称的老营兵数量并不多。总数也不过是数万之众。分在李过麾下的那就更少了,其人数大约在六七千人左右。其他的那四万多人都是农民军裹挟的流民之中的青壮们。这些人打打顺风仗还行,真让他们去和精锐彪悍、武装到了牙齿的新军去对抗,那纯粹就是在找死。

李过在大顺朝之中也算是一员难得的战将,他对于能够一战击灭十万建虏的新军极为重视。心里也明白单单是依靠自己手下的这点人马,万万不是新军的对手。

李过本人和麾下大部分的能战兵马都在大同府驻扎,那边好歹还能供给一些军需。而宣府镇这边真的已经是破败不堪,满清和蒙古多次入侵早已经将这里变成了一片荒凉之地,李自成上次西征京师的时候又彻底的大肆洗劫裹挟了一番,现在宣府这边就连活人都找不到几个。

奉命驻守在宣府镇的是李过手下一员大将,早些年就跟着李自成混日子的李虎。

李虎本名叫做钱有财,是陕西榆林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崇祯初年,陕西大旱的时候全家都饿死了,只有他一个人挣扎着逃了出去,投入了李自成的麾下。

这些年来一路搏杀,侥幸未死就成了一名统军大将。他为了对李自成表忠心,同时感觉自己的本名不怎么好听,就改名为李虎。

驻扎在宣府三卫兴和所的李虎在得知京师的新军大举入侵的消息时下巴都快被惊的掉在了地上。他是真的没有想到那支军队居然能在天寒地冻的时候翻山越岭的过来攻打他。在他想来,就算是要开战也是要等到开春之后的事情,哪里知道新军居然在这个时候过来了。

大字都不认识一个的李虎当然不会明白什么是职业军队。不过作为尸山血海里面爬出来的一名老兵,李虎当即就扔掉了手中油腻腻的鸡腿,大声呵斥着让手下们集结军队,准备应战。

农民军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他们每到一处地方就大肆劫掠,把所有能用能带着的东西全都带上。只要是个人都裹挟进自己的军队,规模就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李虎手下足足有十多万人!在这荒凉的宣府镇根本养不过来。这个时候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依靠着野菜树皮为生。如果高阳不在这个冬天过来攻打,估计等到开春的时候这些人得饿死一大半。李虎那里的军粮可不是给这些炮灰们吃的。

这些炮灰们本来就是消耗用的,李虎还打算将这些人赶进京师那边去自生自灭。既然新军来了,那就直接用掉好了。打不赢就留给新军去头疼,吃光他们的军粮!你们不是官军吗?那就去养着这些百姓们好了。

李过给李虎留下的命令就是打不过的时候就一路退往大同府,只要把老营的人带回来就行。其它的那些炮灰们就由他们去自生自灭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