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过渡(第2/3页)

土豆和玉米都是极其高产量的农作物,但是对地力的消耗极大。如果不使用化肥的话,那必须种一年,轮耕一年才行。

高阳没有现在就大规模使用化肥的计划。开玩笑呢,对土地的伤害那么大,以后还种不种地了?再说了,现在的人口数量还没有那么恐怖,还没到使用化肥催产的时代。

当然了,高阳也留下了极其详细的资料,化工产品在科技树上都有。日后慢慢去研究好了,反正高阳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些。

在整编军队的同时,高阳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将那些生化战士们逐步安排进入军队,等到有合适时机就会一步步的提拔起来。同样还要分散到各个府城之中的新建学院,那是高阳为这个时代留下的种子。

不是高阳行事太过谨慎小心,而是他不能冒着自己辛苦留下的心血被未知的原因毁掉的巨大风险!

无论是想要保护什么,还是想要实现什么。武力都是最为重要,也是唯一能够做到的选择。

高阳想要保证在自己离开之后,这个时空依然还能够按照自己预定的方向前进,那就必须将武力掌握在他信任的人手中。生化战士绝对是高阳最为信任的人。

至于官吏系统,没有了武力的支持,官吏们又能够做成什么事情?向上面数百多年前,五代的时候那些个文人士大夫们什么时候这么嚣张过!

汴梁城里的官吏们全都老实多了。每天都是安安静静的忙着各自的事情,准时上下班,谁也不敢多说多做些什么。

往日里那些蹦跶的最为欢快的清流们也全都偃旗息鼓。就算是在勾栏之中饮酒作对,也不敢再胡言乱语。

哪怕高阳大权独揽,挟天子以令诸候的事情都做的这么明显了。也没有那个不知趣的家伙跳出了指着高阳的鼻子破口大骂。

原因很简单,文人士大夫们赖以为生的最大依仗,大宋开国以来一直遵循着的刑不上大夫的信条被高阳打破了。这段时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大头巾倒在了环首刀之下。

失去了护身符之后,所有的文人士大夫都清醒了过来。嘴皮子永远都不是刀把子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之下,谁还敢不要命的乱来?那位燕王可是真正的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

而且,经过了赵佶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朝廷上上正人君子早已经绝迹,极少数例如李纲,张叔夜这样的大臣非常明辨事理,知道高阳做的事情对这个国家有好处!

至于那些个被损害了利益的官吏们,他们没有胆量去反对。他们不是正直的大臣,所以不敢去反对,去抗争。

没有了这些文官们的阻挠,高阳计划之中所有的事情都进行的非常顺利。高阳也没有去插手庞大的官吏体系正常运转的想法。他没那么多的精力去做这些事情。

只要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等到日后经过各地生化战士们开始的高等学府教育出来的新一代学生出来,传承千年的传统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慢慢改变,最终被完全打破。这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究竟是走出了第一步。

汴梁城里面什么人最多?或许有人会说是都门禁军人数最多。这么说其实也有一些道理,他们的数量的确不少。只不过,汴梁城里面数量最多的却是手艺人。

其实都门禁军也可以算是手艺人之一,为了能够在这座繁华的都市之中生存下去,几乎所有的都门禁军都会学上一门手艺用来养家糊口。可以这么说,数十万都门禁军除去不会打仗之外,什么都会!

这都是被生活所迫,这座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里面消费生活非常之高。想要在这种高消费的地方长年累月的生活下去,没有一门能够赚钱养家糊口的手艺怎么能行?

打仗?那能换钱吗?没钱还不得被饿死?这里可没有养老保险!老婆孩子,一大家子都等着吃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