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夷变(八)(第2/3页)

光是本家积存的各色新旧粮食,就有十几万石的贮存量,还不包括那些牛马猪羊鸡鸭鱼虾的干活制品,也是满仓满窖的堆架了好几百万斤。

如果不是这些宇文氏的藩军实在驰废太久而略不济事,又被派出来消耗了大半,只怕凭借这些资源和满城近十万人口,在传统的围城战下持之以恒的坚守上好几年是不成问题的。

就算是我的淮军有跨代的先进战术和火器之利,一旦先攻强取不利而被挡住的话,在具体时间上也是长期耗不起的,那就将是另一种局面和演变的结果了。

至于在宇文本家在私家财富上的堆藏和积累,在数轮的秘密拷问之后,也是让人颇有意外之喜的。

起码,除了三仓两库之间那些惯常的贮备金银锭子和条块,还有各种金银器物之外;把白银熔铸成假山一样的巨大体积,然后覆上泥土栽上花木,和真正岛外运来的假山花石,混迹在一起的贮备银山,就已经找到了十几座之多;

这也不免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时空的明清之交,经营票号和盐务的山西晋商,据说他们也是这么敛财置业而变相防盗的。

要知道在国朝的历史上,以擅长开采矿冶著称的宇文藩,一度可是专门为国朝的少府寺和司农寺,专门提供贵金属的几大专营家世之一,甚至曾经在南海社拥有专门的代表席位和参议权。

虽然这几代下来,随着海外掌握白银矿脉的萎缩和枯竭,以及家大业大、族人众多带来的巨大负担和消耗,渐渐变得有些名不符其实起来,而逐渐失去南海社里的影响力和参议权,变成一个普通的地方。

但是正所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能够在广府宝泉街那样寸土万金,巨商豪富林立而竞争尤为激烈的地方,拥有汇源号的一席之地,也可见其世代流传下来的遗泽和底蕴了;而将谜样生物派出去,也未尝不是对重振家业的一次尝试。

这样初步估算下来,我这次出兵的所费又有净赚了,还连后续驻军维持的淄粮,都一起解决了。而这也不过是宇文藩本家领有的一地收获而已,而夷州五府十六州的领下,可是还有二十多家大小分藩呢。

当然了,这些收获和聚敛行动,都是以保全宇文氏产业和追查私通叛贼党羽的名义下,所秘而不宣的低调进行了;

至少在名面上,淮军还是相当秋毫无犯并且严禁一切盗抢掳掠等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宣称保护除了叛党以外,大多数良善人家的身家性命财产安全,而且士兵所需的市易行为,也是照价给付公平买卖的。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淮军私底下的动作和行事;宇文本家有能力质疑和跳出来挑头反对的存在,不是已经不行遇难就是已经变成失踪人口了,或者干脆就是在通贼的嫌疑下身陷囹圄,彻底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而剩下的则是少许已经明确表态,而乐见其成的吃瓜群众,或者说是比较识时务的聪明人,或者又是新产生的既得利益者了……

虽然挟讨贼和清算叛党的大义名分,我大可以慢慢的炮制宇文藩上下来获取更多的东西。但是正所谓事情有所极限,过犹不及的道理我还是比较明白的。

如果对宇文藩本领催逼太急和削弱的过于厉害,而导致本家内部分裂和崩解利息的话;那也意味着那些本来就不在淮军影响力下却有着各种心思的海外族人和地方势力,因此名正言顺的获得一个直接或是变相摆脱本家影响和渊源,乃至以为本家报仇为名,公然自立门户的绝好机会。

这种明显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我有怎么会让他轻易发生呢;因此,我定下的基调是宇文本家可以被削弱和清算,但是绝对不可以被……弄垮或是分裂掉。

因此,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及早把宇文藩主找回来,不过相应的线索太少一时半会没有任何头绪,只能在可能产生关系的人等中按图索骥的慢慢梳理;至少有一件事情已经可以确认,除了已经实质投靠我的平将门和在广府服事的源义经外,长期掌握在宇文藩本家手中的几只义从,剩余的都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