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浮梦(二)(第3/3页)

然后就是南海各岛洲,到大陆东海、黄海沿岸,在沿着江河通往内陆的近岸中转贸易活动;这也是周期短见效最快的生意了。

因此,最兴盛的时候,东海社甚至可以获得某种许可而组织军队,时不时的攻入北方的沿海内陆,打击异己和不肯合作的对象,遍地掳掠无数而满载人口而归;

而北朝始终不能有效的制约,只能遍设烽火哨垒为警,布置军队严防死守的被动应对。

但是,因为两次北伐的拖累,在加上东南各道动乱和变故,诸如两浙和江东道的钞变,让东海社为首的广府商业集团,投入到江南诸道内地的资源和财力,几乎都打了水漂。

而在动乱之下,也是没有人有心思种田挖矿,产生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出产贵金属矿产和木材的闽中内陆,也为大云教占据的缘故,近海的贸易活动和利益,收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而已然严重萎缩了不少。

再加上淮东依照地利之便,插手到东海三藩乃至安东地区的对外贸易当中去,于是相应在北方的商业利益和贸易活动,就更进一步受到挤压和影响。

原先还有个登州镇作为过渡和缓冲,但是登州镇覆灭之后,他们就连在北地大陆上的代理人,都还没有培养和扶持出来,就已经被强势崛起的淮东镇,给取而代之了。

但是东海社本身的家大业大,支出的方向和供养人员也是极多,却是一时半会消减不下来的。而且还要多次为江宁行在,提供军费和其他资源的输送,光是重建和翻修石头城的行宫项目,以东海社的名义就报效了至少一半。

现在,经过了这些年的私下较量和对抗,现在终于有所低头了么。

当然了关键点还是江宁方面作为妥协和补偿,所给予的通藩贸易许可,让淮镇有了名正言顺的官方名分和大义,再加上胶东半岛本身所具有的,海陆贸易和中转口岸的天然地理优势。

淮镇的重要性和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之后,显然继续对抗下去,对于东海社方面就更加没有胜算和优势了,或者说,是某种背后的某些既得利益团体,在逼迫东海社主要与之和解的可能性,亦是不小的。

想到这里,我再次看了眼庭院里正在给熊猫包子投喂去了的几个身影。

心中不禁暗自感叹,这个新来的小家伙还真是有些没心没肺啊,这么快就适应了环境,或者说接受了这种现状呢。